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宗赵构
    一、求和使者患难皇帝

    宋高宗赵构,为徽宗第九子,钦宗赵桓弟,母韦氏。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五月生,百日刚过,宋徽宗便赐名构,授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公。次年二月,又进封为广平郡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再封为康王。次年,赵构正冠于文德殿,赐字德基,出宫住进了自己的王府。北宋灭亡后,他有幸登基称帝,历史上称为宋高宗。

    宣和七年,金兵灭辽以后,立即掉过头来,大举南侵。宋徽宗是个终年沉迷酒色的昏君,得知金兵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吓得六神无主,急忙把帝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桓(宋钦宗),自己带着嫔妃、宠臣们南逃了。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阴历正月七日,金兵逼近东京。次日,便对东京诸城门发起轮番进攻。廷议时,尚书右丞李邦彦以兵弱将寡为由,主张割地请和;太常少卿李纲则主张激励将士,誓死抵抗。钦宗采纳李邦彦的意见,派郑望之与高世则二人去金营求和。这时,斡离不派使者吴孝民前来,提出议和条件。钦宗立即召见赵构,授以军前计议使,去金营求和。赵构估计此行不会有生命危险,慷慨答应,请求立即行动。就这样,赵构带着垂头丧气的张邦昌乘坐一只木筏,迎着萧萧北风,渡河到了金营。

    金大将斡离不攻京城未下,便想给宋使来个下马威,在谈判桌上得到更多的便宜。只见其营帐内外兵士环列,刀枪林立,一派杀气。见到这般阵势,可把张邦昌吓了个半死。赵构知道这不过是试试自己的胆量,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从容不迫地从刀枪下走进了金营。二月七日,钦宗下诏割三镇与金人,由肃王出质代康王。康王与张邦昌一同被放还。当赵构策马驰出金营后,斡离不意识到他将来可能是金国扩张的障碍,又懊悔不已,急忙派兵追赶,但赵构早已去之夭夭。斡离不也觉得目的基本达到,故退兵北去。

    赵构返回京城后,肃王已去金营为质。钦宗见金兵退去,认为赵构此行劳苦功高,遂任为太傅。就在赵构出质期间,种师道、姚平仲、范琼、马忠等各路兵马相继至京师,援兵已达20余万,士气稍振。钦宗感到城下之盟有失体面,于是,一面将主和大臣李邦彦等人一一罢免,一而下诏各路勤王部队固守三镇之地,分兵袭击金军。十月,金兵力攻太原,宋朝军民虽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太原陷落。十一月,斡离不克真定,攻中山,北方关隘重镇先后失陷。钦宗无可奈何,只得再派使者到金营求和。

    面对金兵咄咄逼人的气势,宋廷内主和派占据上风。钦宗采纳了王云的意见,立即召见赵构,准备让他再次出使。钦宗答应让耿延禧、高世则随行,还解下了身上的玉带赐给了他。回到府中,赵构急忙把耿延禧、高世则唤来,慎重地对二人说:“国家多难,君主忧辱,如果此行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当义不容辞。可是,我们几人深入金廷,吉凶未卜,你们应回去和你们的父母、妻子诀别,明日五更起程。”

    十一月十六日五更时分,赵构与耿延禧、高世则、王云等人迎着料峭的寒风,踏着朦胧的月色,北去求和。赵构一行日夜奔波,经浚(今河南浚县)、滑(今河南滑县)诸州北上,去真定府找斡离不求和,万万没有想到斡离不又驻军东京城下。这次,斡离不议和的条件不再是割让三镇,而要以黄河为界与宋朝平分天下。不几日,粘罕也来到东京城下,与翰离不分营扎寨,把京师围得水泄不通。

    十一月十九日,赵构到达相州(今河南安阳市),知州汪伯彦说:“斡离不已于十四日由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魏县渡河南下,追赶恐怕是来不及了,请大王暂留此地,从长计议。再说,肃王在金营至今未返,大王此去,恐怕也难以顺利回来。”赵构哪里肯信,以为汪伯彦阻止他议和,态度坚决地说道:“我受命于国事危难之际,此次北上议和的任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宗赵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