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端宗赵昰
宋端宗,名昰,是度宗庶长子,母淑妃杨氏。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生,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卒。终年11岁。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杭州后,恭帝、太皇太后谢氏和许多官僚宗室都当了俘虏,但是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并没有中止,幸免于难的大臣们又在当年五月初一拥立了益王赵昰为皇帝,即是宋端宗。
端宗是度宗庶子,他的母亲是度宗淑妃杨氏。度宗驾崩后,谢太后召贾似道等入宫商议立嗣,群臣多以为战乱时节,应当抛弃旧规,赵昰为度宗长子,应当立为皇帝。但是,贾似道为了把持朝政,主张立嫡。结果,赵昰被封为吉王,弟昺被封为信王。
德祐二年正月,吉王赵昰被进封为益王,出判福州。信王昺进封为广王,判泉州。朝廷用意是让益王和广王二人前往经略闽、广,徐图恢复。益王时仅8岁,广王5岁,二人尚不谙人事,更别提处理军国大事,经略闽、广了。三位提举皆是国戚,杨亮与俞如珪更是二王的母舅,以此三人辅政,实是代行其事。二王出判闽、广,幸免罹被俘厄运,为恭帝以后的抗元斗争保留了一个民众向往的中心。
元军入杭前,驸马都尉杨镇等人护送广王和益王离京,同行的还有赵昰的母亲杨淑妃。元丞相伯颜占领临安,派部将范文虎领兵追至婺州(今浙江金华),要杨镇交出二王。杨镇思忖道:“皇上已降,二王是度宗仅存的两个儿子,不能落入元人之手。”于是决定自己返回临安,临行跟二王说道:“我前往就死,以缓和追兵。两位殿下速离此地,不可滞留。”途中遇到范文虎,杨镇骗他说,二王已至任所,范文虎只好押着杨镇回去交差。杨亮节等人背负益王、广王在山中隐藏了7天,才脱离危险,逃到温州。
临安沦陷后,南宋一些不甘就范的文臣武将,得知益王、广王抵达温州,都怀着东山再起的心情前去投奔。当时为签书枢密院事的陆秀夫就在这时辗转来到温州。随后,张世杰率领的一支水军也扬帆赶到,陈宜中出逃带来的船队,恰好又停泊在温州附近的清澳,于是昔日宋室的这批重臣,如今又聚集在二王的麾下。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立时拥戴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为副元帅,同时发布檄文,诏示各地忠臣义士紧急勤王,光复宋朝。随后元帅迁往福州。少帝被掳北上后,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就在德祐二年五月初一日,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册立杨淑妃为杨太妃,与赵昰一起听政。陈、张、陆三人各被委以重职,组成行朝的权力中枢,企图重整旗鼓,中兴朝政。
小皇帝端宗即位以后,重新为亡宋的抗元斗争注入了生机。扬州城由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和姜才防守,元将阿术久攻不下。先是派李虎到扬州劝降,被李庭芝杀死,又派使者拿来太皇太后谢氏的手诏招降,李庭芝义正辞严地对使者说:“奉诏守城,没听说过以诏谕降。”恭帝和全太后被掳北上,途经瓜州,姜才领兵数千人出战,想夺回恭帝及全太后。作战时,元军主帅阿术再次派人劝姜才投降,姜才凛然回答道:“吾宁死,岂能作降将军!”阿术派兵据守高邮、宝应,断绝他的粮道。攻占泰州新城后,又将夏贵的淮西降卒赶到城下,用以劝降。手下幕僚也劝他早想退路,李庭芝说:“我只求一死而已!”元世祖亲自下诏招降,李庭芝把来使斩首,把诏书烧掉。当时,扬州已成孤城,粮食已经吃尽,就煮牛皮充饥,有的士兵甚至杀死自己的儿子充饥,但李庭芝和姜才仍然率军继续抗战。益王在福州即位后,派使者召他们二人赶赴福州,李庭芝就让准东制置副使朱焕守扬州,自己准备同姜才一起从海路南下。不料,李庭芝刚离扬州,朱焕就献城降元,元将得到情报后,率军急进,将李庭芝、姜才包围于泰州。泰州主将献城投降,李庭芝与姜才被俘。阿术将姜李二人同时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