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八章 惠帝朱允炆
    自太祖朱元璋奠基开国,到思宗朱由检煤山殉国,明代200多年的历史中,有一位在位仅仅4年的悲剧人物,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孙——朱允炆。

    朱元璋一生迭纳数妃,生有26子。长子朱标在被立为太子25年后突然病死。朱标有5子,长子英早亡。身为朱标第二子的朱允炆便成了大明王朝第二代皇储的重要人选。

    在朱元璋的众多子孙中,堪与朱允炆竞争皇储的惟有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允炆的叔叔朱棣。

    朱棣沉鸷智勇,屡建战功,朱元璋曾夸赞说他酷肖自己。因而在皇族中,朱棣特别受到父皇的钟爱。但朱棣不是皇后所生,即不是嫡出。按封建社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礼法,朱棣没有被立太子的资格。皇嫡长子朱允炆才被选立。但朱允炆性格酷似其父亲朱标,优柔寡断,所以朱元璋常常担忧,生怕一旦立允炆为皇孙,难成重器,毁了大明江山。

    事情拖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已到60多岁,不立储已不行了。经过了长时间对朱允炆和朱棣的观察思索后,朱元璋最后还是下决心要立燕王朱棣为太子。这年九月,朱元璋亲自召集群臣会议,商量立储事宜。朱元璋说:“国家不幸,太子竟亡。古称国有长君,方足福民,朕意欲立燕王,卿等以为何如?”

    谁知朱元璋话音落地,翰林学士刘三吾即抗奏道:“皇孙年富,且系嫡出,孙承嫡统,是古今的通礼。”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应尊重礼法,父死子继,嫡庶有别。

    经过一番争论,朱元璋难以说服众臣,只得屈服于祖制仪礼,含泪收回了爱子朱棣为储的提议,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立储落马,自然愤愤不平。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朱元璋病逝。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即大明皇帝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是为明惠帝。以第二年为建文元年,但随着朱元璋的去世和朱允炆的嗣位,一场巩固皇权和夺取皇权的斗争就越来越激烈地展开了。

    朱元璋临死前曾留有遗诏,令诸王镇守国中,毋须来京。诸王均依照父皇的诏令,遣使吊唁,惟有燕王朱棣不顾父命,星夜南下,当其人马即将到达淮安时,被兵部尚书齐泰侦知,即禀报惠帝,遣使出阻,促令他还国燕京。

    朱棣对此怀恨在心。其他诸位亲王虽未起行,但也心怀不满。特别是几位年纪较大的塞王,都是久经战阵,屡建功勋的人物,手里又握有重兵。当然不把年轻孱弱,又无治国安邦经验的侄儿放在眼里。这样一来,不敬之语常出王府,违法之事时有发生。而几乎成为太子,深受父皇宠爱的朱棣对最后都不能望父皇一眼以尽孝心更是恨恨不平。

    年轻的惠帝对诸叔父的势力过大也深感不安,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接受了一些亲信大臣的意见,决心削平诸叔父的独立王国。加强中央皇权。这一天他召来亲信大臣,原来自己的老师黄子澄计议。黄子澄举汉平七国的故例启示惠帝,惠帝对此欢慰不已。

    两人密语不久,惠帝又收到了户部侍郎卓敬的秘密奏书,劝告允炆:“燕王智虑过人,酷类先帝,现在镇抚北平,地势形胜,士马精强,万一有变,不易控制,应徙封南昌为是。”

    惠帝阅毕,次日即召卓敬入殿密议。但谁知事机不密,不久新主削藩的流言便很快传遍京师内外。朱棣闻讯后,哪肯束手待毙,一面上书称病,一面在王宫中私制兵器,招兵买马,搜罗异人术士,加快了应付事变,夺取皇权的步伐。

    朱棣的不轨行为被惠帝获悉。针对此种局势,惠帝即刻召齐泰、黄子澄等入殿,再次共商对策。这些大臣不久一致主张尽快削藩。但考虑燕王蓄谋已久,恐仓猝下手又引起大乱,这样计划先削废周、齐等弱藩,翦除燕王的手足,待时机成熟后,再一举废除燕王。

    在削除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三百三十八章 惠帝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