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三章 代宗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九月初六,秋高气爽,郕王朱祁钰在群臣拥戴下,登上帝位。尊被也先俘虏的明英宗为太上皇。

    景帝朱祁钰之所以能登上帝位,是和土木之变中明英宗的被俘有关的。

    “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文武百官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代英宗主朝的郕王朱祁钰,应该说对“土木之变”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只是他没料想哥哥英宗会被俘。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祁镇继父位称英宗时,比他小一岁的弟弟祁钰13岁,也被封为郕王,之后二人来往甚少。英宗继位后,便一味追求玩乐,极少过问国事。宦官王振独揽朝中大权,专断骄横。对此,祁钰十分反感。当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准备亲统50万大军,以解大同及边关之围时,许多大臣均认为朝廷没有充分准备,劝英宗不宜亲征,祁钰也劝英宗待探明敌人虚实,做好准备后再亲自统兵支援不迟。但英宗的耳朵里只听得进奸宦王振的话,对祁钰和群臣的进谏一概不听,结果落得兵败被俘。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为了安定人心,太后下诏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但是,在这国难深重的时刻,怎能让一个年仅两岁的小孩登基当皇帝呢?因此,张太后根据群臣的建议,又命祁钰监国,总理国政。

    祁钰下定决心坚守北京,并针对守卫京师的兵士多为老弱病残及人心震恐的情况,采纳了于谦的建议,将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各府的运粮军,全部调进北京。经过于谦的亲自筹划部署,加强防守,人心才稍为安定了。于谦所为深得祁钰的称赞。不久,祁钰便把他提升为兵部尚书。

    外患虽防,内祸未除。一天,祁钰上朝,文武大臣数百人联名呈上一份弹劾王振的奏章,上写道:“王振危害了国家,请求郕王对王振抄家灭族,以平民愤。如果郕王不答应众臣的请求,臣等死也不肯退朝”。奏章读罢,群臣放声大哭。群臣所奏正合朱祁钰之意,因此,他马上以监国的名义传旨,将王振的田地家产全部没收,抄家灭族。

    铲除了王振的党羽之后,祁钰的威信进一步提高,京城的人心也基本稳定。但也先仍以英宗相要挟,不断袭扰边境,企图迫使明朝赔款割地。群臣认为,虽然京师已稍稍太平,但国家正处于危难之秋,人心惶惶,心须另立一个皇帝以安定人心,于是,群起上书太后,建议让祁钰早登大位。太后见英宗归回无望,便传旨:皇太子幼小,郕王宜早正大位,以安国家。起初,祁钰对群臣的奏章劝进再三推辞,后来见太后已下旨,便遵从了母命。他登基后定年号景泰,故史称“景泰帝”。

    尽管景泰帝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对如何巩固政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但他比起其兄英宗来,可称得上是因忧国而思治国的君主了。面对严峻的现实,他抛弃了议和求生存的念头,几乎采纳了于谦提出的所有建议。十月,也先挟带英宗,攻破紫荆关,直指北京城。面对强大的敌人,景泰帝任命于谦为统帅,同时飞马报知各省巡抚火速派兵援京。由于景泰帝的周密安排,于谦等将领的出色指挥,将士人人效命,连京城的百姓也纷纷爬上屋顶,以砖石为武器投击敌人。两军相持5天,瓦剌军连战皆败,仓皇撤围西去。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一战也为景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明朝边疆和京师防守力量的增强,使也先无隙可乘,而景泰帝又识破了瓦剌以英宗相要挟的阴谋,拒绝与他议和,逼得也先无计可施。为了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也先不得不将英宗送回北京。兄弟二人在殿堂相见时,双双泪湿衣襟。一年的颠簸生活,使英宗显得苍老了许多。英宗见弟弟祁钰既已正式登基且治国有方,考虑到自己一年来身体虚弱,做个太上皇就行了,便出居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三百四十三章 代宗朱祁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