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领风骚三五天
在进行装饰设计的构思时,总是本能地刻意求新。当我要做一个壁炉,如果这个壁炉在样式上跟传统的壁炉并无二致,那我就必须在用材方面寻找变化,如果在用材上无法出新,那就要在尺寸上有所破格。在上海餐厅二楼我们做了一个酒吧,其中酒品的陈列柜我用了欧式古典书柜的样式,当时我在现场要求这个书柜要做得特别大,几乎做成顶天立地的一个书柜。在我的印象中,欧洲古典家具的尺寸都特别大。大是代表了贵族的气派,到上面去拿书甚至是要搭梯子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巨大的书柜来做我们酒吧的酒柜,而且这个书柜是用白沙石制作的,把一个本来属于家具类的东西注入了建筑和浮雕的概念,这个酒柜的感觉一下子就新鲜起来了。
想象力和创意可能人人都有,但并非只要新鲜就好。创意有文野之分,俗雅之分,高低之分,优劣之分。如果你的创意在新鲜之外还比较文雅,比较高级,至少比较合理,才算成立,并不是把前人的东西拿来随便搭配便是创新。
把传统的素材进行解构和重构,变形和夸张,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在上海餐厅做了一个很长的龙顶子,实际上这个龙顶子在传统中是地面的丹陛石或壁雕,现在我们把它放到上面,配以灯光装饰,成了一个绚烂的天花!其实中国的古典建筑是没有这样做的。在使用古典素材的时候我们的角色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捍卫者,也不是一个彻底的颠覆者,我们的确切身份,其实是一个修正主义者。
在设计中我们还要求自己不仅站在一个设计师的角度,也要站在一个国际客人的角度,用其他文化的眼光来观摩我们的中华文明。就像一个普通东方人浏览西方文明时很难确切看出每一样东西的具体出典一样,普通西方人也分不清中华文明的风格断代,分清这些对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的意义;我们只需要知道这是意大利的,是罗马式的艺术,就行了,专家们也不必说:你这是都灵的样式,怎么把米兰的因素也加进来了?不必这样思考。说句自嘲的话吧,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业余设计师进来客串一下反倒没有框框,“无知者无畏”么!何况多元时代的思维就是不拘一格,对一个设计的评价,已经不能简单地滥用“是非”二字。长期以来,我们生活在一种单一模式的社会里面,思维的方式已经习惯于首先分清是非对错,先把理论问题、标准问题搞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做,有些潮流和现象不符合传统标准,我们就深恶痛绝。我过去很看不上日韩港台的流行音乐,觉得那些歌手演技一般唱功平平,居然身后还追随着那么多尖声惊叫的拥趸。那几个韩国男孩被人按卡通的模样胡乱包装,看上去不伦不类,却突然横行一代,让人莫名其妙。现在静心想想,这些现象并非完全偶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大多数上班族整日工作疲劳,学生的学业不堪重负,所以在娱乐方面大都追求简单,追求单纯的形式感,卡通便自然应时应运,风行起来。于是设计者便用非常夸张的服装,非常性感的造型,把这些少男少女打扮得半人半神,然后投入巨资,用比中国拍一部电影还要昂贵的造价去拍一部5分钟的MtV,把真人和电脑动画巧妙结合,再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轰炸般地宣传炒作,就这样生生把几个普通男孩塑造成为万人拥戴的偶像。在这样的时代,有无数这类古怪的现象是原来的是非标准评价不了的。欧美和日韩港台文化这些年的势不可当,显然是在一个多元社会里才能创造的奇迹,反映了多元社会对各种思想潮流、各种表现方式的快速挖掘和快速淘汰,以及对异化现象的普遍宽容。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
张:你认为中国建筑装饰的设计思想与西方相比,孰优孰劣呢,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民族文化会逐步弱化吗?
海:建筑装饰既然是一种文化,就必然代表不同的民族、国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