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咸丰八年:惊天大逆转
还要结合下一篇,才能够看出个眉目来。

    (3)帝国的癌变病灶

    七月初九日记:

    前走六成队(三营),后走四成队(二营),或偶然前多,中间辎重,每营以六成另走,以四成护辎重。

    看明白了,曾国藩是个相信细节决定成败的人,在和太平军交手将近七年而后,他开始琢磨这些具体而微的细节。

    两军交战,势力均等的情形下,部队中安排的细节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走在最前面的兵员如果少于三成,甫一交手就被对手彻底消灭,你的实力立即大减,再打下去更吃亏。走在前面的人数太多也不行,万一敌方从后面给你一下子,你又惨了。所以介于五五开的临界点上,前六后四或前四后六,就是一个很科学的黄金比例。

    还有辎重的保护,保护的人数少了不成,被敌军冷不丁偷袭一下,就会全部给抢走。保护的人手太多,也是无事找事。派四成人手保护,这个比例应该较为合理。

    经验这东西就是这样,听起来寡然索味,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这点经验,是不知多少生命和鲜血才换得的,唯曾国藩最知道这寡然无味的价值,不然他也不会煞介其事的写在这里。

    这篇日记让我们知道,到了咸丰八年,曾国藩正从一种奇特的状态中慢慢恢复,此前的他基本上是存活于一种必死的状态之中,始终是面临着极高的死亡概率。太平军的势力一波又一波的向他席卷而至,一次没死掉,两次没死掉,三次四次,次数太多了,死亡概率就跃升到无限趋近于1的程度,非死不可的了。

    所以咸丰八年前的曾国藩,是没心思写日记的,他主要的文字工作是写遗书,遗书主要是写给大儿子曾纪泽和二儿子曾纪鸿,再三再四的叮嘱这俩孩子,以后啊,无论如何,千万千万不要从军打仗,面临的生死压力太大了,正常人的神经受不了,真的受不了。

    说过了,战争打的是资源的转换,饶是你洞悉规律,知道对方在慢慢削弱,已方在慢慢增强,可问题是,你活到已方转为优势的概率,真的是太低了。

    直到咸丰六年,太平天国发生了内乱,自己杀掉了自己几万精锐战士,这才导致了战局的逆转。

    后人追思太平天国的内乱,常常会扼腕叹息,抱怨太平军的高层领导们不思进取,腐化堕落。却不知以裹胁之术激速膨胀的太平天国,走的是魔功速成心法,临到最后走火入魔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激速膨胀的魔功心法,就是东王杨秀清所发明的裹胁之术,当时杨秀清曾经详细分析解说过这种魔功的路数:

    (杨)向所亲密(之人)言曰:吾亦知新收兄弟心不服而怨恨,全在绳以苛法,劫以严令,驱策而挫折之,使之不遑有他志。如有相约变妖(指逃亡)者杀之。虽各有异心,彼此疑惧,谁敢先出诸口?况人人心虽恨我而不能祸我,人人身体精神皆为我役使,是恨我者虚,助我者实也。妖之待人,人人惑之,未必妖营办事之人能如我诸兄弟之尽力。是惑妖虽有实心,助妖并无实际,此妖之所以屡败,我之所以屡胜也(出自《贼情编篡》)。

    事情也的确是杨秀清分析的这样,正因为太平军将士的妻儿老小,都成为了洪杨的人质,如果自己不狠杀死打,家人老小只恐性命无存。所以打起仗来,才百般凶猛,攻无不克。

    而曾国藩所训练的湘军,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最经典是咸丰四年四月,曾国藩出山第一战,此战他是稳操胜券的,一来亲手训练的湘军人数,远多于对手太平军,二来战争方面的准备,从粮草到士气,都是非常的充足。所以甫一出师,他就高调发布了《讨粤匪檄》,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曾国藩来了。

    可万不曾想,与实力弱小的太平军甫一交手,就见太平军一个个疯子一般,命都不要的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曾国藩日记简介 >曾国藩日记目录 > 第九章 咸丰八年:惊天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