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7、新思潮在涌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袁世凯的复古思想相对立,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维新变法后,慈禧太后没把它废除。1912年民国建立后,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老师都是前清的举人、进士或翰林,上课主要教“学而优则仕”,学生读书的目的是将来出来做官。那时候的北京大学跟衙门差不多。北大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教授,精通九国语言的辜鸿铭先生,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辜先生是出生在南洋的华侨,在西洋上学,太太是日本人,多年担任张之洞的幕僚,毕生效忠清廷,一直到民国都没剪过辫子。他自己讲: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辜先生认为纳妾、缠足,都是中国的国粹。他见到英国人就拿英语骂,见到法国人拿法语骂,见到德国人就拿德语骂,北大一帮洋教授都被他骂得服服帖帖,成为北大一景。

    后来蔡元培先生来到北大任校长,蔡元培先生前清中过进士,进过翰林院,也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会员,可谓学贯中西。论旧学进翰林院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论新学也不逊于人,更兼推翻清廷的革命元老。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一成立,蔡先生就是教育总长,“德智体美劳”就是他提出来的。蔡先生到了北大担任校长,要改造北大,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你讲什么都行,只要有人听,你就有课堂。青年学生是爱听尊孔尊皇呢,还是民主科学呢?显然是民主科学。这样一来北大就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前,开校务会多半讲英语,预科教务会更是全部讲英语,不懂英语的中国教授像聋子一样坐在角落,痛苦万分。蔡元培先生到北大后,教务会发言一律改为国语。外国教授反对,蔡元培针锋相对地回答:假如我在贵国大学教书,是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开会时你们就讲中文?从此,大会发言,一律说国语。蔡元培任校长期间的北京大学,可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新文化运动反对愚昧,愚昧是产生专制的唯一土壤,秦始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愚民政策,因为秦始皇懂得知识越多越反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孔子真可怜,一会儿被人捧起来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一会儿被扔到地下,踏上一万脚,永世不得翻身。

    “在中国思想史上,1898年和1919年通常被认为是与儒家文化价值观决裂的两个分水岭。1898年的改良运动,是一部分接近皇帝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标志的彻底的‘新文化’思想运动,也被看成是对传统道德和社会秩序的一种攻击。后一运动的领导来自中国新近现代化的大学和中学。除了反对帝国主义之外,它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清除了过去中国封建遗留物的科学和民主的新文化。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已明显地从对传统价值核心的怀疑,转向对它的彻底否定。”

    引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请说大白话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中国古代,文盲比较多,庶民好多读不了书,就是因为言文不一致,文化被少数人垄断。其实咱们老祖宗是非常聪明的,如果用白话文写东西,口语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后人可能就看不懂前人写的东西,文化的传承就断了。电视剧《最后的王爷》里说的很多都是老北京的土话,有些东西就听不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简介 >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目录 > 7、新思潮在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