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局决胜负
介石提出要傅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排斥异己、党内斗争深怀戒心,不愿南撤。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失利,给了傅作义极大的压力,傅作义也被解放军在东北的漂亮表现所震慑,已是“惊弓之鸟”。对于未来华北的战守之势,傅作义作出了几套备选方案。他不愿南撤,于是制订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不断收缩兵力。傅作义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如果傅作义主动撤离,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国民党长江防线就又多了些兵力,这对今后的作战是不利的。如何稳住华北敌军,使它不迅速南逃或西窜,就成为打开华北局面的关键。
对于傅作义,共产党采取又打又拉的策略,中共中央的部署是,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提前结束休整,特别隐蔽地挥师入关。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动作神速,“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的战略包围和分割,截断了傅作义南逃或西窜的通路。还调动部队进驻北平地区。接着,我军攻克张家口,在张家口战役前,收拾了傅作义的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在张家口歼敌第十一兵团部和第一零五军。在战场上给了华北“剿总”一个下马威。1949年初,中共中央成立了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指挥小组,继续在战略上对傅作义施压。
随后,傅作义最大的压力来了。我解放军以强大的兵力,直逼天津。这是一场激战,刘亚楼指挥34万解放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攻下了傅作义重兵布防的城市——天津。天津国民党部队全部被歼灭,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1949年1月,天津解放。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希望能够达成和解,使古都免于战火。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周密的作战部署,让傅作义毫无退路。首都和平解放的呼声之高,让傅作义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考验。最终,共产党的诚意和耐心,打动了这位风云一时的人物。傅作义作出了民心所向的选择,命令所属部队接受共产党的改编。同样是在1949年1月,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解决了国民党军队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这场战役的胜利很是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