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圣祖临
州之藤黄,孟泽之槐花,虢州之铅丹,倍州之黄土,河南之胡粉,卫州之白垩,郓州之螺粉,兖泽之墨,宣歙之漆,贾谷之望石,莱芜、兴国之铁……”

    就连建宫殿时的用土都有讲究,原址处的土太低劣,赵恒下令要从京城的北面取土铺垫。根据需要,要达到土层厚三尺至十六尺不等,这就由此产生了一个建筑史上的谜。

    当时的土,是以人力、畜力在陆地上运过来的?还是按某些历史记载,是临时挖了一条运河,从开封的城北到西北,在水上行船运的土?现在没有遗迹了,因为相传,宫殿盖好之后,这条河就被再次填平。但无论如何,光是运土这一项,就已经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浩大工程!

    而每天在工地上干活儿的工匠,就有近三四万人,至于工期,最初定为十四年……

    十四年,这个数字几乎接近了他伯父赵匡胤当皇帝的总年限,谁敢保证他能活到那个时候呢?所以要加快,而这就得找到能人。

    最后国家财政部门第一把手亲自出马操刀,接下了这块烫手的山芋。丁谓丁大人终于走上前台,开始了他的辉煌仕途。

    丁谓,字谓之,后改为公言。苏州长洲(今属江苏)人,生于公元九六二年,现在四十七岁。正牌的科举进士。回顾一下他的履历,此人起步之高,使人头晕。他高考中举之后,第一个官职就是大理评事、饶州通判,已经是一省之副省长。只过了一年,就调回了中央,以直史馆、太子中允的身份到福建路去采访。回来之后,把当地的茶盐等重要问题来了一篇利害判断,就当上了转运使。

    这已经是唐朝的节度使的身份了!并且还兼职三司户部判官,真的是京都里有房,地方上有粮,肥得没有天理。再以后他接的活儿就比较凶险,朝廷要他去川峡路那边去公干,命令一下,朝野同志们就开始给他采买花圈。

    很简单,丁谓快挂了,那时候正是四川闹兵变,王均称大王,宋朝打得非常艰苦。但是丁谓的能力也真正的显示了出来。富贵险中求,他一下子更加出人头地。

    王均叛变时,宋朝先是征调了当地施、黔、高、溪等州的蛮族子弟去当兵,可没承想王均是个地头蛇,早就把当地的蛮族给同化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子弟兵们临阵叛变,杀得宋朝大兵措手不及。怎么办,贼越杀越多,可当时西北的李继迁闹得更欢,再调兵根本就谈不到。

    丁谓有办法,他来了之后亲自深入蛮地,去见各蛮族的酋长,这是怎样的危险,但他以自己的口才和个人魅力(历史证明,这一点天下无敌,是丁谓的必杀技),初来乍到就把蛮族们全部搞定。酋长们不仅收回了各族的子弟,还反过帮着宋朝去搞定王均。

    人强就是没天理……他临走前,还定下了一条规矩。从此以后,允许蛮族用自己多余的粮食,来换汉地的食盐,这简直就是蛮族世代的梦想,他们真心地拥护宋朝,为丁谓立下了石柱,上面刻着丁大人的功德。

    活儿干得漂亮,引人注目之外,他被当时一个还处于低谷的传奇人物盯上了——寇准。寇准爱惜这样有胆量、有见识、有才能的好汉子。于是在他重回京城,当了三司的计相后,就把丁谓提升到了自己的身边。从此丁谓有了真正发达的机会。

    而寇准的末日也就此埋下。

    丁谓开工,首先讲一个“快”字。这不仅是在争分夺秒,要现任的皇帝能亲眼看到这座宫殿的落成,更直接关系到丁大人本身的仕途攀升速度。

    早干完早收钱,这就是他的政治资本。于是他命令加班加点,不分昼夜的赶工,在整整六年之间开封城的西北城边都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直到辉煌壮丽,“自开辟以来未有之”的超级宫殿终于落成!

    至于它具体华丽到了什么程度,等六年之后,我再详细地介绍一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如果这是宋史(贰)·太宗真宗卷简介 >如果这是宋史(贰)·太宗真宗卷目录 > 第二十三章 圣祖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