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赵构继统
的宋高宗。至此政归赵氏,这一年赵构刚满20岁。
赵构做了皇帝之后,张邦昌亲自来朝见赵构。一见面,张邦昌就跪在地上磕头,痛哭流涕,这活儿他最擅长,说我实在被迫不得已,做了33天伪皇帝,死罪死罪。赵构伸手搀扶起他,说爱卿功在社稷,如果没有你,开封城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你挺身而出,维持大局,安定人心,功劳很大,并没有罪。赵构不但赦免了张邦昌的罪,还加封他为太宰(相当于正宰相),封同安郡王,等于是异姓封王。可见赵构对张邦昌是很看重的。
<i>康王赵构从张邦昌手中接过皇位,继承大统,建立了南宋。赵构作为宋徽宗的儿子,又是赵氏皇族中仅存的宗亲,理所应当继承皇位。但是,宋朝的军民们为什么却对赵构这个皇帝产生了质疑呢?</i>
赵构从张邦昌手中接过皇位,这里面便产生了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因为张邦昌的皇位是金国人册立的,赵构从张邦昌手里接过皇位,那他跟金国是什么关系?这样一来,罗圈架就打不清了,他的法统就遭到了质疑。所以,在当时宋朝军民的眼里,赵构多少有点来路不正。但徽宗的嫡亲就剩他一个人了,也只有让他当。赵构怎样才能洗刷这个耻辱呢?只能赶紧出兵,收复东京汴梁失地,迎回二圣,才能证明他的清白,这也是大家寄予他的厚望。这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了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
<i>起初,群臣之所以拥立赵构做皇帝,就是希望他能够继承大统,光复大宋,收复失地,迎回二帝。而赵构却手握百万大军按兵不动,他为什么不出兵解救自己的父兄呢?</i>
赵构做了皇帝之后,据说天下的兵马云集京师,前来保卫新皇上。究竟来了多少人呢?说出一个数来能吓死人——把史书上记载的数字七拼八凑一算,共计967500人,据说这还未算陕西即将开到的10万大军。于是,一些史学家,包括读史读到情深处的学者们,看到这一点立刻拍案而起,认为这个赵构也太昏庸无能了吧,为什么拥有百万大军却不去解救父兄于危难呢?
这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百万大军是要吃饭的,靠什么来养呢?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养兵万人,日费斗金”。而宋朝当时府库的金银珠宝全都被金国人劫掠走了,国库基本亏空。宋军步兵居多,士兵赶路打仗,全靠两条腿,一双鞋穿在脚上,几天就磨烂了,所以单单军鞋一项就成了非常大的负担。粮食方面,饿极了还能去老百姓家抢,去地里割,鞋就不见得能抢得来了,即使抢来也不见得合适,穿大一号的鞋跑着跑着不就掉了吗?综合计算,百万大军一个月的开支大概需要一千万贯,这对当时宋朝的国力来说,无疑是一个望尘莫及的数目。
赵构按兵不动,他派出官员到各地催饷,尤其寄希望于去往四川的人。因为四川古称“天府之国”,相当富庶,而且因为“蜀道难,难于上
青天”,一般的军队是打不进去的,所以没有被兵火波及。中国古代尤其在唐朝,基本上中原一动荡,天子就幸蜀,到四川逃难。这个官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催回来730万贯,这也仅够百万大军吃二十来天,完全不能满足军需。宋军每当发军饷的时候,一定要有户部、兵部两部尚书在场弹压,否则将士就会抢起来。那个时候的级别、等级,按照我们现在的观念叫军衔,这些东西全没用了,兵士军官抢成一片。因为我吃我活,你吃你活,谁会让谁呢?
赵构从他19岁出使金营一年多来,一直颠沛流离,辗转无措,四处存身。他看到的不是军队多能打仗,而是军队多能吃饭,他不可能知道这百万大军是怎么回事,想让他指挥这百万大军去迎回二圣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且这百万大军更多是来混饭吃的,真让他们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