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的后面是什么?
用国库券来刺激流通的时代早已过去,这个国家,需要找到新的办法,让老百性把地窖里的银子挖出来。
当然,绝对不要怀疑中国人的聪明。在中国30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邓小平,早就向世界展示过他绝不墨守成规的灵活一面。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高歌猛进,GDP高速上扬,甚至都没有时间来考虑其他问题,但是,在这神奇的30年之后,聪明的中国人,会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下一步。
《2012世界末日》中,一向自以为是的美国人,为什么会把诺亚方舟交给中国人来制造?现在,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全世界的共识。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国政府显示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中央集权制的金融制度,以及在西方社会眼中谜一般的“左右手经济”,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当中的崭新地位,如果金融风暴真有可能把这个世界带向末日,至少在目前的中国,一定可以找得到救世的方舟。
金融风暴对于庞大的中国,真的就像是无关痛痒的一阵轻风?不是。整个2008年,亚洲最大经济体日本,出口同比下降35%,而韩国,随着出口下降,其经济缩减3.4%,这些数据突出表明,亚洲出口依赖型经济其实很容易受到危机的冲击。中国无法幸免,去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下降到6.8%,致使全年增长率降至9%,是7年来的最低点。2008年的减速中止了连续5年的两位数增长率,不过,即使这样,许多经济学家还在对中国统计数字的质量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容易受到政治操纵。国家统计局在公布经济增长数字的同时发表声明称:“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仍在继续。”
在全球经济都在下降,甚至许多国家陷入崩溃的时期,中国对自己的增速产生担忧,似乎更像是一种幸福的烦恼。但是,这种烦恼绝不矫情,建立在出口依赖型模式上的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年稳定而神奇的增长,下一个阶段将面临着又一次结构转型。数字仅仅作为一个参照而存在,转型期往往预示着无穷的可能性,任何幸福的数字,都有可能在剧烈的转型中化为乌有。
正是这种担忧,迫使中国政府强手频发。2008年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落实这些措施的投资额到2010年底约需4万亿元人民币。
“4万亿”计划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大工程,其中不但包含着“保八”增长的近期任务,更重要的是也承担了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历史使命。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言“4万亿投资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增量,它对宏观经济刺激作用的信号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投资拉动作用”。事实上,从2008年11月开始,我国股市就领先全世界4个月之久“回暖”;楼市方面,到2009年底,我们已经回暖将近八九个月了,全世界楼市还没看到回暖的迹象;中国汽车市场,在欧美、日本销售量下跌30%左右的情况下,我们逆市上涨15%……
但是,与其说这是强势反弹,不如说是一阵虚火。两年4万亿托市,首先得益于中国的体制,4万亿背后,隐藏的是中国的决策者希望把经济增长从贸易拉动转向消费拉动的决心,但消费支出的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也在持续下滑,进一步释放出经济活动骤然减少的信号,“20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将是最复杂的一年。”
为什么复杂?复杂在哪儿?比如房地产,在国家经济指标中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房价高居不下,一方面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