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内子安稍近乐府,杨、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

    ——明代王世贞《艺苑危言》

    初唐四杰都是少年有为且才华横溢。骆宾王7岁即能咏鹅为诗,被称为“神童”。杨炯年10岁即应童子举,翌年待制弘文馆。王勃16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卢照邻20岁即为邓王府典签,“王府书记,一以委之。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但是在仕途上,他们又都是坎坷不遇的。由于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之下的雄杰之气,因此当官也只是卑微的小官,最终的结局都很悲惨。

    或者正是这种坎坷的经历和不幸的命运,使得他们在唐初的文学创作上不为世俗所左右,能独树一帜。当时的大臣上官仪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他们的创作洗涤六朝之锦丽,突破宫廷诗的束缚。闻一多说:“正如宫体诗在卢骆由宫廷移到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由台阁移至江山塞漠。”

    四杰当中,王勃居首位,他的诗感情细腻,风格清丽,似嫌柔弱,但又不缺雄豪旷达,如那首被人千古传诵的送别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以真切情感歌颂深厚友谊的同时,又向世人展示了他宽阔的胸襟。首句即见出气象壮大:高耸嵯峨的城阙被雄壮开阔的三秦之地所拱卫。借助于“风烟”的渲染,更显示出离别的惆怅和伤感。次句“与君离别意”,形成彼此的亲近感,“同是宦游人”,则是为着形成对友人规劝的情感基础,是为着安慰其“离别意”。第三联,诗意突然出现升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等之襟怀和气派!这便为尾联,规劝友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打下了雄厚的思想和情感基础。全诗文字质朴、意境开阔,具有一种充实壮健之美。另外,王勃的文章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滕王阁序》一文,叙述洪都之人杰地灵,描绘登上滕王阁所见之壮景,自叙身世,抒写仕途失意之悲哀,其中对滕王阁周围景致的描绘,尤为人称道,作者将山景、水景、市景、乡景、远景、近景、动景、静景尽收笔下,互相配合,互相映衬,显示出优美开阔之意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成为千古绝唱。

    杨炯的诗风是刚健而又精辟凝炼的。在他的诗歌里,洋溢着昂扬慷慨之气,“壮而不虚,刚而能润”。其中《从军行》最为有名,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从军报国的热情和渴望: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风阙,铁绮烧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骨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人心情振奋,表现出生逢盛世大展鸿图的豪情壮志,诗里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而在写法上,则直抒胸臆,有一股雄直劲遒之气,这已开盛唐雄浑诗风的先声。杨炯也有一些诗篇,极富俊逸抒情。它在悠然的情思中表现出一种天然的诗的情韵。如“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知道点中国文学简介 >知道点中国文学目录 >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