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元和中兴,文章复古——古文运动
    文之作,上所以发扬道德,正性命之纪;次所以财(裁)成典礼,厚人伦之义;又其次所以昭显义类,立天下之中。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

    何谓“古文”?所谓“古文”,就是指先秦两汉盛行的散文,它以质朴自然、散行单句为特点,是与魏晋以来盛行的骈文相对而言的。中国古代散文第一个创作高峰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不朽的散文家,他们的创作为后世提供了典范。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但是峰巅过后散文创作就进入低谷了。先秦两汉散文虽然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但是自魏晋之后,散句单性、质朴古朴的散文逐渐式微,而句式工整、词藻华美的骈文日益发展起来。骈文讲究声律、对偶和句式整齐,丰富了文学体裁和散文表现技巧,曾给散文发展一定的有益影响。可到后来,作家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得只注重形式、不顾内容,骈文一味追求骈俪,并逐步凝固为“四六”文体,文坛上充斥了浮艳纤巧、空虚贫乏的作品。这一潮流沿袭到初盛唐时期,成了散文继续发展的桎梏。

    骈文兴起,古文中衰的同时,复古运动也开始酝酿。古文运动风云际会,与事者的文学追求颇有差异;但是在对抗六朝之文道分离,以及摒斥骈文之浮华靡丽这一点上,各家还是取得了共识。

    在隋代,隋文帝倡导摒黜浮华,李愕上书请求革正文体,同时大儒王通提倡文章贯道,这一切作为显示了其时朝野间已有取六朝骈俪而代之的声音。尽管有人因文表华艳而被“付所司治罪”,“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的风尚仍无改观。可以说是“积重难返”,几百年间形成的文学风气,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即便朝廷严加奖惩也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革正文体的关键,不在破旧,而在立新。李愕《上隋高帝革文华书》力斥骈偶,本身却使用标准的骈文,不无反讽的意味;真正与六朝文风决裂的王通,其追模经传刻意仿古,又使得文章缺乏生气。这种尴尬的局面,正是唐人所必须直接面对的。也就是说,倘若无法创造一种既实用又具有美感的新文体,那么所谓“革五代之徐习”便只能是一句空话。

    至唐初陈子昂大张“复古”旗帜,在力矫六朝诗风的同时,尝试文体革新。他针对晋以来“文章道弊”、“彩丽竞繁”的弊病,倡导“汉魏风骨”,打击浮艳文风。他的《谏政理书》、《谏雅州讨盛羌书》都是散体名篇。此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盛唐诸家,都在理论上强调文学应当“宗经”、“体道”,成为韩柳古文理论的先导。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元结的《右溪记》等,代表着文章由骈文入散的时代风尚。但是这一时期没有形成一支足以左右文坛的古文作家队伍,所以还不足以与骈文相抗衡。

    直到中唐年间,韩愈、柳宗元才把古文运动推向高潮。韩愈鉴于儒家衰微、佛道盛行的现状,高举儒学复古的旗帜,树立了从尧、舜、禹、汤、温、武道周公、孔子、孟子的“道统”,倡导恢复儒家正统地位,形成一股影响广泛的社会思潮。韩愈、柳宗元主张文与道合,道是内容,文是形式;道是目的,文是手段,文应当为道服务。韩愈曾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他将“古道”与“古文”绑在一起,而且强调先“道”后“文”。不管是否出于真心,古代中国的读书人,都将兼济天下放在闭门著述之上。对于热心仕途经济的韩愈来说,著书立说乃不得已而求其次:“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韩柳别开生面的古文,远比其理论提倡重要得多,因为它“使一世之人新耳目而拓心胸,见异思迁而复见贤思齐”。

    他们又主张文体革新。这其中有四个层次。其一是反对骈文“眩耀为文,琐碎排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知道点中国文学简介 >知道点中国文学目录 > 元和中兴,文章复古——古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