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世豪杰——辛弃疾
    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从南华、冲虚得来。然作词之多,亦无如稼轩者。中调、短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稼轩之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排宕,不可一世。

    ——彭孙《金粟词话》

    和范仲淹一样,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词“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与同时代的大多词人风格迥异。下面简述一下他所异为何,所异何在。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更有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但却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从而使他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公元1203年—1207年北伐时期,韩侂胄主持北伐事宜,他任命辛弃疾为镇江知府。辛弃疾虽然积极备战,但并未得到韩的真正重用,不久又被罢职,北伐亦失败。辛弃疾赍志以殁,以至临终前“大呼杀贼数声”(《济南府志》)。

    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并且辛弃疾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上展现自我的志向。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因此,他的词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保存了词作600多首。

    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因为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也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开头起,一路写想像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知道点中国文学简介 >知道点中国文学目录 > 一世豪杰——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