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曲状元——马致远
    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贾仲明《凌波仙》

    马致远(约公元1250—1323年),其名不详,致远为字,号东篱。生卒年不详,只知其晚于关汉卿、白朴,而早于散曲家张可久。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生平事迹不详。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加入过“书会”,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5种,今存、《荐福碑》、、《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马致远的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突出了昭君出塞是在匈奴武力协迫下进行的构想,把王昭君与汉元帝之间的关系写成了爱情关系。在故事的结局处理上,他写王昭君未入匈奴境内而投江自杀,从而表现出昭君对祖国和故土的情感和眷恋。剧中把王昭君出塞的目的描述成为了汉室江山而和蕃,并借王昭君之口表现出她勇于承担大任的无私品质,赋予了王昭君以新的形像,歌颂了那种在民族矛盾中保持崇高气节的精神。

    一改史书中昭君和亲的史实,将和亲故事放在了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的历史背景下,使故事笼罩在浓重的悲剧气氛中。这种改变,反映了作为失意的汉族知识分子的作者,对蒙古统治的怨愤,借昭君故事来抒发誓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民族情绪。从这个思想内容来看,杂剧的产生和流传,是元灭金、灭宋的历史转折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民族矛盾在戏曲舞台上的集中反映,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倾向。第四折写汉元帝在秋夜雁声中对昭君的思念,也渗入了作者对民族矛盾中许多人家破人亡的感慨。决定于作者的历史和阶级局限,他不可能理解历史上王昭君出塞和亲的积极意义,对汉元帝过于同情和美化,感伤情调也较浓。

    曲词清丽潇洒,音律和谐华美,剧情婉转复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文学艺术成就很高,取得了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第三折通过深秋的萧瑟和深宫的冷落衬托离情别绪。第四折借长空孤雁的悲鸣,抒发元帝对王嫱(昭君)的怀念,都写得很动人。大段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本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中贤愚不分、是非颠倒的丑恶现像,间接地表白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他在剧本中借主人公之口,讽刺和诅咒当时社会:“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这些剧作宣扬人生如梦,要人们正心诚意,修心养性,归隐山林,弃绝欲念,学仙修道。、《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知道点中国文学简介 >知道点中国文学目录 > 曲状元——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