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道
我们知道,在中世纪,西方普遍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权,那么,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政教合一的时代呢?
应该说,在地方割据严重的时代,这种政教合一也是有的。
在东汉末年,“五斗米道”的教主张鲁占据了汉中地方,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由于东汉政府无力征讨,就任命张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于是,张鲁遂以政权、教权首领的双重身份,在巴、汉地区大力推行五斗米道。在那里,没有汉王朝设的各级官员,而以五斗米道各级首领管理政务和教务。入道的群众最早叫“鬼卒”;入道已久并笃信其教的,称为“祭酒”,统辖教民;再高一层的叫“治头大祭酒”。张鲁则自号“师君”,是五斗米道的最高首领。他教人民诚信不欺诈,特设“静室”,宣称有病的人去静室里“思过修善”,病就可以不治而好,而且,专门设立了“鬼吏”为病人祷告。
这五斗米道是怎么样的一个来历呢?
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创始人张陵(34~156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东汉顺帝时入蜀,在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学道,并造作道书(或称符书),说自己是“天人下降”,特地来给百姓们传授“正一盟威之道”,以为人治病开始传教。因入道者需交纳信米五斗,故俗称“五斗米道”。又因创教之初,曾受巴蜀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影响,巫术色彩浓厚,时人或称“米巫”。又因为教民曾反抗官府,当时被官方称为“米贼”。
五斗米道的创立既有燕齐滨海地域神仙文化的内容,也有西南少数民族的巫教成分。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道。衡殁、孙张鲁继之。祖孙三代,世人称为“三张”,道内则称“三师”:称张陵“天师”,称张衡“嗣师”,称张鲁“系师”。
张鲁在当政时,在治内设立“义舍”,置米肉以供行人免费取食,以及实施宽刑,禁酒等利民措施,史称“民夷便乐之”。因而在汉末天下大乱之际,张鲁统治的巴、汉成为比较安定的地区。
张鲁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制度,雄据巴汉近三十年,至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降曹,而五斗米道也随之传往北方中原地区。在晋统一之后,它又向东南沿海传播,从而遍及全国。大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就曾加入五斗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