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影响一个时代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发疯似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设工作的人,只有我们这样能够了解并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也不能放弃生活!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是这样一本书,它不是那种文学象牙塔的产物,它不是阳春白雪那样因其文学华彩而赢得好评的书,它是一本行动的书,面向美好生活行动的书。自从它传入我国就成为引导一代又一代人走向美好的生活的指南,它不仅激起了许多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坚信,也激励他们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一书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后来参加红军,在战争中负过伤,不久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这种绝境中,他不能用行动继续为了理想的生活而努力,他想到了人的精神,他要把美好生活的信念传到每个人的心中,于是他拿起笔,不,到后来他已经不能拿笔了,但是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坚信支持着他,他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在3年的时光中,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杰作。

    小说的结尾说,保尔终于等到了世人对小说的赞赏,州委的电报:“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可是实际生活中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它的小说经历了许多波折,才最终出版。开始,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得到的结果是退稿。在朋友们的努力下,一家杂志社在不现眼的位置登载了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而在这期间,评论界完全没有看到这部杰作,他们始终保持了不发一言的沉默,似乎根本没有发现这部作品的问世。相对于评论界的冷漠,读者却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没有任何评论家的指引,读者发现了这部名作的价值。还在手稿期间,作品便在当地读者中不胫而走。在杂志连载期间,图书馆里借阅的人排成了一长队。读者的信件雪片似地飞向编辑部,那个杂志的编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本书会在读者中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有一位读者在给作者的信中说:“尼古拉,好兄弟!给你写信的是克拉斯诺达尔机车库一个你不认识的钳工。现在是清晨5点,我一整夜都在读你的保尔的故事。我太喜爱他了。他的冤家对头,全让我用钢笔尖给戳了个遍。杂志戳烂了。如今我呆坐着,不知道怎么还到图书馆去。”正是读者发现了这本源自生活、为生活而写的好书。

    然而作为专家的评论界却继续保持着沉默。直到1935年,着名记者和作家米·科利佐夫在《真理报》上发表了对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通讯报道《英勇》,使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字和故事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作者1936年12月22日去世前的两年间,小说用各种语言重印再版了50次,总算没枉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人们阅读这部作品,常常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一次阅读都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激发了他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之所以长盛不衰,一是因为它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二是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保尔是那个时代一面最辉煌的旗帜,他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知道点世界文学简介 >知道点世界文学目录 > 影响一个时代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