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阿瑟·米勒和他的《推销员之死》
    他们一直生活在错误的梦想里,全部,全部的错误。

    ——阿瑟·米勒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欧洲人开辟了新的发财致富、走向成功的战场,也造就了以坚强、冒险着称的美利坚民族。那儿遍地是黄金,那儿人人都可以成功,那儿是人间乐土,这些就是所谓的美国梦。这里曾经是冒险家的天堂,新生百万富翁的摇篮。戏剧家阿瑟·米勒以一部《推销员之死》将所谓的美国梦击得粉碎。“他们一直生活在错误的梦想里,全部,全部的错误。”

    阿瑟·米勒是美国着名戏剧家,1915年生于纽约,父亲为富裕的犹太商人,大萧条时期不幸破产。因经济问题,米勒1932年中学毕业后就外出谋生,在汽车零件仓库干活。1934年入密执安大学,在校期间开始戏剧创作。1944年,他的《鸿运高照的人》在百老汇上演,但反响平平。3年后,《全是我的儿子》终于一炮打响,获纽约剧评奖,米勒从此成名于世。1949年,米勒最杰出的戏剧《推销员之死》上演,再获纽约剧评奖,并于同年获普列策奖。米勒因此剧赢得世界性的声誉,成为世人所公认的一流戏剧家。此后,米勒又有许多作品上演。1953年的历史剧《炼狱》影射当时麦卡锡主义对左翼人士的迫害。1956年,米勒和妻子离婚,与好莱坞红星玛丽莲·梦露结合,并为她写过电影剧本《不合时宜的人》。同年米勒曾受非美活动委员会传讯并被判藐视国会罪,两年后最高法院才撤销这一罪名。1961年米勒结束了和梦露的短暂婚姻,再娶奥地利籍摄影师英吉保丽·莫拉斯,这段经历在剧作《堕落以后》中得到反映。另外,他还写了《两个星期一的回忆》、《维希事件》、《代价》、《美国时钟》及大量戏剧评论。米勒最爱写人的负罪感和良心发现,他一贯反对纯娱乐性的庸俗戏剧,提倡严肃戏剧。

    《推销员之死》是现代戏剧中的一部杰出之作,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成就。全剧结构紧凑,简洁明快,只有两场外加一个类似尾声的安魂曲。剧中,米勒塑造了一位一心向往成功,并坚信人人可以成功,但最终走向失败和死亡的推销员——威利·洛曼。故事发生在一天两夜之间,却反映了威利一生的悲剧和比夫两兄弟成长的经历。

    这是一出典型的现代悲剧。它暴露了美国社会的某些弊病,粉碎了“人人可以成功”的神话。威利·洛曼的职业是巡回推销员,他一直相信讨人喜欢和坚持不懈是事业和生活成功的关键。他的偶像是优秀推销员大卫·辛格曼。威利·洛曼抱住错误的价值观念不放,不能面对现实,一生在错误的梦想中度过,也为了一个错误的梦想而死。威利代表了他那个阶层,因此他的悲剧也是一群抱着成功梦想的人的悲剧。正如他的名字Lowman所暗示的那样,他是属于社会的低层人物。威利一无所有,推销员没有工资,只领佣金。他们推销的只是别人的东西,他相信,人只要讨人喜欢,具有魅力,世界的大门就朝他敞开。他把自己的生活建筑在这样的梦想之上。他对大卫·辛格曼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大卫推销得非常成功。他不必离开旅馆,一个电话就能成交,84岁去世时,有那么多买家和同行为他送葬。

    由于他总是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把幻想当作现实,所以又常常说大话。他不顾自己推销不受欢迎的事实,吹牛说自己在新英格兰如何重要,说自己的销售额如何高,他就这样陷进自己的谎言中不能自拔。早年,他的哥哥本劝他去阿拉斯加发财,但他的妻子林达说“你在华纳公司不是干得很好吗?有希望成为股东啊。”结果他错过了机会,连起初林达劝他求老板给他在城里的差使,他也只能拒绝,因为“他在新英格兰很重要”,而事实却是,老板把他解雇了。对待大儿子比夫,他又拼命灌输“只要讨人喜欢,有魅力就能成功”的思想,至使比夫长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知道点世界文学简介 >知道点世界文学目录 > 阿瑟·米勒和他的《推销员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