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海角七号
    海角七号没得最佳影片,与反海角现象的反反思昨天晚上一边打麻将一边看金马奖,海角七号没得最佳导演,我觉得挺合理,因为得奖的是很厉害的投名状陈可辛,但海角七号没有得最佳影片,我实在很为它抱屈,白痴都知道投名状的镜头精准度、漂亮、饱满度全都赢过海角七号,但年度最佳影片,不等于年度“拍得最好、失误最少”的影片,投名状超级棒,我也很爱,只不过

    海角七号是台湾今年的《时代集体记忆》,

    十年后回想2008发生了什么事,海角七号一定是重要的注记。

    电影跟任何创作物一样,最可贵的地方,都不在于创作者很厉害、创作物很强,而是,这个创作物能否实际地与创作者之外的人类产生互动、发生关系、感染影响了什么,这才是创作物存在的真正价值。

    否则,创作者就是死的,创作物也不过是漂亮的死性物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是在说票房决定一切,投名状的票房也很强啊,我所说的是,海角七号已经是一个“现象”,但投名状“只是一部好电影”。

    (这个“只是”用得不好,但我想,除此之外很难精确表达。闪躲“只是”这两个字没有意义,只是乡愿)

    所以我有时跟没有看过海角七号的文化工作者聊天时,我会说:

    “你可以事后觉得海角七号不好看,可以看完后觉得没有大家口中那么棒,但,海角七号已经是一个文化现象,你应该去电影院感受一下它存在的理由。”

    我认真觉得,把年度最佳影片颁给海角七号,才有一种热烈中的热烈。

    (既然去年都可以一鼓作气颁给色戒了……)

    话说海角七号很妙,它在极短的时间内映证了我的《周杰伦理论》,慢慢来比较快收录,林志颖与周杰伦

    海角七号一上映,票房还很普通的时候,网络上一片掌声跟打气,靠腰真的是看不到任何批评,所有人万众一心地向没看过的人推荐,所以网络上到处充满自动自发推荐海角七号的网友,常常有人在比赛谁看过的海角最多次……

    (靠,有人看17次是怎样?看16次还看不懂吗??)

    但等到海角真的卖破亿,酸酸魔人就开始出来了,理由还不过就是海角没有好看到卖破亿的资格、特效很假、画面不够精致、受限语言只有台湾人才看得懂其中趣味等等,现在去网络的movie版,已经变成只要有人贴海角七号的观影感或票房纪录,就有许多人开始嘘,开始酸,开始骂,说恶心想吐……

    唉,其实海角七号的票房才不是媒体炒作出来的咧,而是网友用人海推荐出来的集体炒作,对,都是炒作,但本质根本就不同。

    如果觉得一切都是炒作便能成就海角七号,

    那么,

    1.为什么网友不会集体炒作其它的电影???

    2.同样的炒作放在其它的电影,也会产生同样的票房效果吗?

    不管票房好不好,海角七号的电影的本质根本没有改变,票房太好,好到超过它的成本好几倍,难道也是一种错??

    其实啊,真正有趣的就是在这个关键啊

    ------为什么一部电影会得到它的拍摄质量好几倍的票房,这就是最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啊!

    这就是一部电影之所以不再是电影本身,而是“现象”的精妙之处啊

    今天海角七号出电影纪录书,也有人说是炒作,

    但问题是,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出版电影纪录书啊

    (比如,最近电影“爱的发声练习”也有出书啊,卖得普通于是没人嘘???)

    不能说,这件事大家都有在做,可今天你做的事很成功,就反而要因此被嘘吧。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不是尽力,是一定要做到简介 >不是尽力,是一定要做到目录 > 海角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