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避讳——“非常不敢说”
像“夷”字改成了“彝”字,“狄”字改成了“敌”字,“虏”字改成了“卤”字,都是避讳的例子。

    此外,还有一些避讳的例子,也很有趣:、孔夫子是中国人最尊敬的大偶像,所以关于他的避讳,也就更精采。孔夫子的名字叫“孔丘”,宋朝时候,政府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不准念成“丘”字,该念成“某”字,才算尊敬,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所以你看书的时候,要带一支红笔,才不违法)。又在清朝的时候,由政府会议决定:凡是天下姓“丘”的,从此以后,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并且不许发音为“邱”,要读成“七”字。于是,天下姓“丘”的,从此改姓“邱”了。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来的“丘”字了。

    还有些避讳的原因,是因为家族的缘故。例如中国最有名的史学家,《史记》一书的作者司马迁,他因为他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在他写的《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都不得同意,一律改了个名儿。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后来《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跟他学,因为范晔的父亲叫“范泰”,所以在(后汉书》里,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觉的变为“郭太”了;叫“郑秦”的,也变为“郑太”了。

    又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

    又如“宋朝”的老苏家讳“序”字,所以苏洵不写“序”字。碰到写“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苏转也跟着不用“序”字,他以“叙”字来代替。今天一本书中,在序的地方有人用“序”字,有人用“小引”、“引言”或“叙”字,就是由于被老苏家的家讳暗摆一道的缘故。

    避讳有的也不全是为了尊敬,有的因为厌恶或怀恨,这是例外的讳,也构成了避一避的理由。例如唐朝的肃宗最恨叛变的将军安禄山,所以,凡是郡县中有“安”字的,他都给改了,比如“安定”改变“保定”;“安化”改为“顺化”;“安静”改为“保静”,都是由于同一个理由。

    明朝的世宗最恨“夷狄”,竟恨到不愿意看“夷狄”这两个字的程度,你说恨得多厉害!所以凡是写到“夷狄”这两个字的时候,都要写得特别小,愈小愈好,因为写得小了,皇帝才高兴。

    清朝时候一个人叫“王国钧”,考试成绩很好,正要被派个官儿做,可是被西太后见到了他的名字,不见到不要紧,一见到太后就气起来,太后说:“王国钧”三个字的音,正好是“亡国君”,是指亡国的皇帝,这种人,这种名字,还能要他做官吗?于是,可怜的“王国钧”,由于他爸爸没把他的名字起好,竟闹得断送了前程。

    这些都是因为厌恶或怀恨的缘故,造成的心理忌讳。

    避讳这套想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道理的习惯,在世界上,可说是中国独有的坏习惯,自找麻烦的坏习惯。我们再反看外国,外国正好和中国相反,洋鬼子们觉得,尊敬一个人,最好的尊敬法子,不是不敢提他的名字,而是偏偏要提他。

    洋鬼子尊敬华盛顿,特别把美国国都叫做“华盛顿”,大家你叫我叫老头子叫小孩子叫,丝毫没有觉得该“避”什么“讳”,同时觉得,这是对华盛顿最大的恭敬和纪念。

    洋鬼子尊敬一个人,常常把自己儿子的名字,起名跟他所尊敬的人一样,在中国人看起来,这简直大逆不道!例如你姓张,你尊敬孔夫子、孔丘,而把自己的儿子叫“张丘”,你这样做,若在中国古代,不挨揍才怪;不但挨揍,并且还要坐牢呢!那时候的“张丘”,不但不能叫“张丘”,恐怕得叫“张囚”了,不,不对,也不能叫“张囚”,因为“囚”与“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独白下的传统简介 >独白下的传统目录 > 避讳——“非常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