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6名学员报社投诉
之的一种采访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卧底的称呼,不仅是警察为了更好地打击违法犯罪,潜入犯罪团伙老窝,或犯罪现场进行侦察,而更多地用于新闻界了。新闻界的卧底暗访最先始于西方。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世界报》著名女记者勒丽·蓓蕾获知某疯人院虐待精神病人,侵犯人身权利,但由于当局控制极严,外人无法搞清真相。在普利策的支持下,她一改以往的采访方式,装疯混入里面生活了几个月,终于了解到全部内幕,并设法逃出,将其中的黑幕公之于众,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政府和院方不得不进行整顿,改善患者的待遇。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装疯采访”。美国白人记者约翰·格里芬为揭开种族歧视,用照射紫外线和化装等方法使自己的皮肤变得如同黑人一样,然后深入社会生活,观察和体验美国黑人备受种族歧视的屈辱生活,并据此写出了反映黑人生活的畅销书——《像我一样黑》。

    在我国新闻史上,隐性采访的使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实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使用隐性采访进行舆论监督更是方兴未艾。其中的央视名牌节目“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更是频繁使用:1994年10月,焦点访谈记者乔扮成“倒蛋分子”与走私分子评“龙”品“蛋”,讨价还价,偷拍下了非法交易内幕,并及时曝光,使恐龙蛋化石得到了及时保护,并促使当地有关部门及时打击非法分子;2002年中秋节前夕,“新闻30分”的记者化妆成月饼工人、经销商等,以卧底方式潜入南京冠生园月饼厂,暗访到对方为了牟取不法利益竟然使用过期月饼回笼做新月饼的不法行为,一经曝光,举国震惊,使当年的月饼市场受到很大的震荡。央视记者由显性采访改变为隐性体验式采访,包括采访计划、采访步骤、采访对象的改变等,不但成为各地电视台学习的榜样,更成为全国纸媒体特别是时下为大众喜爱的都市报和晚报的记者经常使用的方法。而用此种方法得到的新闻,很多是独家的,是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特大新闻事件,极受各地老百姓瞩目。即使如此,“焦点访谈”在行使舆论监督过程中,还是面临着种种困难,促使他们不得不增加设备,增加卧底暗访。2003年底,该栏目制片人梁建增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现在有关单位的应付能力也在增长,常常是记者到了当地,当地已经得到消息,封锁事件现场,追查举报人,威胁证人,这样记者工作的难度也在增加。所以我们现在也在采访中运用一些科技手段,采购一些新的设备,增加暗访和卧底查访,为的是把事实调查得更加清楚。”

    卧底暗访,在国内纸媒体中,特别是在南方早就有好多记者采用。如深圳的“女侠”涂俏、重庆的罗侠,《新快报》的于任飞等,都是目前国内较有名的卧底记者。只不过,我到了《南方都市报》后,成为了当时最多采用此法的记者之一,这也许与我曾是海军陆战队员,与自己平时喜欢冒险有关吧。

    众所周知,隐性采访是带有风险性的,有时是极大的风险。因为隐性采访大多是用于揭露和批评性报道,其对象有的是大权在握的官员,有的是财大气粗的富豪,有的是劣迹斑斑的犯罪嫌疑人,有的是杀人如麻、作恶多端的黑社会团伙。为了获得真实情况,为了使违法行为更快地得到法律的惩罚,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记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打扮,深入虎穴,随时有被发现的可能。所以,为了使暗访更好地完成,在行动前的策划显得尤其重要。俗话说,不打无准备这仗。在获得消息源、分析出其中的新闻含金量后,暗访记者对采访过程必须进行统筹安排和周密部署,面对着无法估计的情况,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最好能在采访前制定出采访计划,拟定采访对象、采访范围、采访重点难点及应变措施等,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计划,有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简介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目录 > 36名学员报社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