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上市 IDG转身离去
    跟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曾一度是腾讯最大的问题。

    在腾讯刚创立的时候,有5个创始股东,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最开始是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3个人全职。他们共凑了50万,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占了12.5%,其他两个人各出5万,各占10%。在QQ不断成长的状况下,马化腾决定按比例扩充股份,把公司的总盘从50万变成100万。即便如此,对于高速成长的QQ,50万仍是杯水车薪。

    1999年,在互联网的历史上注定是一个狂热而躁动的年份。那一年,8848的总裁王峻涛在洗手间里洗手的瞬间,就融到了20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中华网奔赴纳斯达克上市。网络公司成了风险投资者的宠儿,随后的2月,新浪网宣布获得了包括高盛银行在内的海外风险投资2500万美金;7月14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独立上市成功,首次公募9600万美元,开创中国网络股概念。

    “一部风险投资在华史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史”,不少互联网大腕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如果一个风险投资商(VC)创业项目的成功机率控制在10%左右,那他就非常成功了。国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风险投资商游走在两个极端之间,要么被神化,要么被妖魔化。在中国互联网早期的记忆里,风险投资在某种程度上,是“傻钱”。咖啡馆内,拿着几页计划书、给风险投资商讲着生动故事的人,在几个星期内就拿到几百万甚至更巨额美金的人大有人在,而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投资的原则是:创业者占据主要股份,投资的钱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花完,这在传统行业的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纳斯达克对上市的企业,并没有已经盈利的要求。

    风险投资的故事写到马化腾这里的时候,妖魔化的成分似乎已经被淡化。马化腾在准备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之后,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国外风险投资的旅途。一轮接一轮的谈判不仅使火烧眉毛的马化腾口干舌燥,而且使他对QQ的命运越来越担忧。在腾讯融资的过程中,马化腾和创业团队的迫切、焦灼外人无法体会。媒体的报道显示:在这一过程中,马化腾做了两次腰椎手术。第二次手术后,是平躺在床上,高举着Notebook办公的。

    2000年的一天,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几个人表情严肃,聚集在马化腾的办公室里。几个月以来,大家都在为公司筹措资金,但有一大堆用户和高额的利润是两码事,因此,没有人把橄榄枝抛给马化腾。如果再筹集不到资金,腾讯公司只有歇业了。高交会时,马化腾拿着商业计划书找了两家投资者来谈,但对方都不敢投给腾讯,因为对即时通讯不了解。“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PCC(香港电讯盈科公司)也不知道怎么样了,”马化腾说了一句。

    就是这句话提醒了曾李青。据腾讯团队的人回忆,猛然间,曾李青拍了下大腿,周围的人都被他吓了一跳“IDG,我有一个朋友叫刘晓松,和IDG有些关系,我去找找试试。”正是曾李青的这一想法,腾讯公司的发展似乎在顷刻间有了柳暗花明的迹象。刘晓松对腾讯公司非常看好,他积极地向美国数据集团推荐这家新公司,后来,在曾李青一个在香港从事通信行业的朋友的推荐下,香港的电讯盈科公司对腾讯也非常看好。

    似乎就在那么一瞬间,机遇垂青了这一帮年轻的,充满了激情的创业者。犹如早春的迎春花,粉黄的颜色炫耀了早春的萧瑟。IDG的林栋梁对马化腾印象深刻,他问马化腾,“你觉得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化腾如此回答,“以色列的ICQ卖了几亿美元,它有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简介 >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目录 > 上市 IDG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