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
!当然,郭沫若也不是吃素的,叫人交给我一张便条:“编译局编译赵俪生三次请辞,碍难再留,应予照准。郭沫若”。这样,我这一辈子跟“创造社”的两员主将各碰了一下,但都是以鄙人的失败而告终。我失败了,但精神是愉快的。

    不知天高地厚的赵俪生在“人民专政”的新时代,居然胆敢跟当朝一品大员叫板儿滋事,其结果像他的家乡大多数绿林英雄一样,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卷起铺盖灰头土脸地走人。赵离开中科院编译局,先是任教山东大学,后调偏远的兰州大学。1957年全国“反右”中,赵被山东大学揪回批斗,并打成“极右”分子。“文革”中赵被下放到河西走廊的山丹县校办农场劳改。他的二女儿赵纪,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三学生,因饥饿难忍和她一位女同学为采摘野菜充饥,双双坠崖殒命。赵俪生经历了九死一生,总算活了下来。

    郭沫若的讨伐檄文被憋着一肚子气的赵俪生“原样照登”之后,很快被《人民日报》等报刊转载,引得四方震动,八面呼应。在这股声势下,又渡洋过海传到了日本和澳洲,再由日本学者辗转传到台湾。董作宾、李济等人闻知,在震惊之余嗤之以鼻,开始组织力量绝地反击。除朱家骅组织人力撰写文章外,1954年,董作宾在联合国中国同志会第一百次座谈会上,作了题为《殷历谱的自我检讨》讲演,其中对郭沫若的痛斥作了回击。董说:

    最近看见澳国一位汉学家拜纳氏所携来的《奴隶制时代》,栽有郭沫若在一九五零年所写的一篇叫做《蜥蜴的残梦》,中间骂到我的《殷历谱》,说:以前搞考古的人,大抵缺乏社会发展史的知识……他不懂我的《殷历谱》,这是当然的。记得在三十四年,傅孟真先生送给他一部《殷历谱》之后,他写信给我,说“惜尚未能过细拜读”。我想他不但那时没有过细看,直到现在也不曾看过;就是看了,也不一定会了解的。因为他只接受了“断代研究法”,只走过第一步。抗战期间,他已舍弃了金文甲骨之学。……到此时我才明白,陈梦家为什么在一九五一年写《甲骨断代学》的时候只抄我的祀典,不敢谈历法。这样也好,算是给他一个藏拙的机会。

    此事过去许多年后,石璋如对此事仍念念不忘,石氏说道:“他(郭沫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断殷代是奴隶社会,也就认为殷墓的殉葬者都是奴隶。可是后来田野考古的资料多了,此说法就值得商榷,但是那是过去的事了。我作殷墟C区的墓葬群,那里的殉葬者就不是奴隶,而是军队,是有不同的。他被中共捧得很高,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他曾说迁到台湾的史语所研究人员是‘拿着金饭碗讨饭吃’等等。”石璋如显然对郭氏的理论表示不满,但就石氏本人一辈子老实巴交的性格而言,没有过分地讥讽斥骂。

    以郭沫若的战斗檄文发表为标志,董作宾与郭沫若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彻底断绝,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联系。1953年,董作宾编著的《殷墟文字乙编》下辑在台湾出版,该书著录甲骨文2833片,并收录了殷墟第十三次发掘著名的Yh127坑的大批完整材料,学术价值极其重要。该著传到大陆后,郭沫若如获珍宝,立即指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翻印出版,并亲自为之撰写了后记,但对编著者董作宾避而不谈。偶尔谈到董作宾并在后来被外界所知的一次,是郭沫若致原中央研究院人文和社会科学组院士、时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长、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的信函,此时郭氏的口气与几年前已有了巨大变化。1953年9月23日,杨树达在日记中写道:

    郭沫若来书……云董某妄人,其说未可尽信。记《卜辞通纂》曾言读董氏断代研究例,拍案叫绝,今乃斥为妄人,鼎堂真妙人哉!

    当杨树达接看郭沫若信时,这位与毛泽东私宜甚重,且不断书信往来的杨老先生大概尚未意识到,既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渡北归3:离别简介 >南渡北归3:离别目录 > 第三节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