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投靠胡适的“铁证”
来。不知道是否在旁的书中?你能告诉我吗?

    学生  吴春晗上   十九日午[史绍宾]按:为什么不能到北京大学去旁听,就那么丧魂落魄?很简单,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胡适,已经以一个美帝国主义代理人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吴晗看准了胡适是能够给他“指示”“一条明路”、掌握他命运的靠山,因此,不能到北大去当胡适的跟班,对他“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南按:吴晗人北大未能成功,转考清华,侥幸录取。胡适于1931年8月19日,给清华大学代理校长翁文灏、副校长张子高写信,请求给吴一个工读的机会,并附上吴的《胡应麟年谱》,请求把此稿让清华史学系与中国文学系的教授一阅,以便给吴晗创造一个“助手”的机会。未久,清华史学系主任蒋廷黻阅看了此稿,感到吴氏有栽培的希望,便指教其专治明史。由此,吴晗步上了明史研究之路。)胡适复吴晗(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二日)春晗同学:

    你的信使我很高兴。蒋张诸公之厚意最可感谢,甚盼你见他们时为我道谢。

    蒋先生期望你治明史,这是一个最好的劝告。秦汉时代材料太少,不是初学所能整理,可让成熟的学者去工作。材料少则有许多地方须用大胆的假设,而证实甚难。非有丰富的经验,最精密的方法,不能有功。

    晚代历史,材料较多,初看去似甚难,其实较易整理,因为处处脚踏实地,但肯勤劳,自然有功。凡立一说,进一解,皆容易证实,最可以训练方法。

    你问的几项,大致可以解答如下……胡适  廿,九,十二吴晗致胡适(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六日)适之先生:

    凭著着先生的好意,得入清大,一眨眼又是三星期了。上次先生所指示的几项,读后恍如在无边的旷野中,夜黑人孤,骤然得著一颗天际明星,光耀所及,四面八方都是坦途。在上星期已托人买了一部崇文本的《明史》,逐日点读,另外做了几千卡片装了几只匣子,分为(1)人名(2)书名(3)纪事三种,按类填写。比较复杂的就写上札记簿。准备先把明史念完后,再照先生所指示的逐步做去。

    关于工作方面,上星期蒋先生说(在向他道谢的时候)校务会议已经规定:“研究生欲在校内兼任工作者须得主任允许,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过二小时,报酬月不得过二十五元。”生的工作范围,已定整理档案,不过因为新图书馆内部布置尚未完工,须一月后方能开始工作。这事始终都是先生的力量,谨在此向先生致最恳挚的谢意!

    《胡应麟年谱》的稿子,原只是一个极潦草的初稿,因为知道先生很注意他,所以才敢送给先生看。

    在写好后到现在又陆续找出这些材料,恐怕将来把这些东西丢了,或者竟会失去对他的兴趣,所以生现在预备把它再写一次,在写二稿前想请先生指示在初稿中的错误和应注意和简略及其他地方,不知道先生能够应许不?此稿现如在先生处,并请寄还,以便重写。前寄给先生的《婺书》,无需(须)寄回,就请先生替我们家乡永远保存著(着)吧!谨颂康健学生   吴春晗上   廿六日[史绍宾]按:这是一来一往的两封信。《北京日报》曾经发表了一篇《史家谈治史》的吴晗访问记(一九六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宣扬吴晗成为“明史专家”的经过,说什么一九三二年前后,由于发现了胡惟庸党案记载的矛盾,“揭开了吴晗同志研究明史的序幕”。这两封信告诉我们,吴晗研究明史,完全是奉胡适、蒋廷黻之命。《北京日报》完全是在帮吴晗撒谎。胡适关于如何研究明史的几点指示,其中大有奥妙。吴晗对这些指示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三十多年来一贯“照先生所指示的逐步做去”。他很会用“札记”的形式,借历史的“小题”,“大做”反革命的文章。《海瑞骂皇帝》就是个典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渡北归3:离别简介 >南渡北归3:离别目录 > 第三节 投靠胡适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