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李济的哀伤
之必要,但恐西北之行(未尝不愿)未必即能生效,或将更生其他枝节。数月以来,失眠已成一习惯,中夜辗转,窃念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所成就之人才多矣,而弟愧不在其列,有负知己,诚自不安,然此亦非弟一人之咎。弟自觉念日最迫切之需要,为解脱,而非光辉。衷心所祈求者为数年安静之时间。若再不能得,或将成为一永久之废物矣。

    从信中可以看出,前天晚上的交谈,傅斯年除了给予同情、理解和好言相慰,还为李济想出了一些解脱之法,如到西北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等,以缓解对方的精神压力与恶劣的情绪。但一直处于极度痛苦与悲伤中的李济,虽被傅氏的真诚与热情所感动,终未能回心转意。

    三天之后,傅斯年回信,再次以诚挚坦率之言劝慰:

    惠书敬悉,深感!深感!大约四十为一大关,过此不能不宝爱时光矣,弟之大症,有一好处,即能辞去总干事也。虽今日治学未必有望,而在总干事任中必无望。援庵①之“开快车”(彼亦同感而言),寅恪之“损之又损”②,前者弟不能,后者弟亦求其如是矣。兄目前之事,不在博物院,而在精神之集中。博物院事,似乎办事人不比史语所少,兄可不必多操心(此人劝我语,兄或鉴于裘事③,然彼等事不能再有?亦不可有反常之心理也)。安阳报告固为一事,此外似尚须有一大工作,方可对得起此生。弟所以劝兄一往西北者此也。总之,治学到我辈阶段,无所著述,甚为可惜。兄之一生,至少须于安阳之外再有一大事,方对得起读书三十年也。然西北不过是一法;其他亦有法,要看战事如何耳。我之一病大约是一无结局,故此等问题多不敢想也。

    傅斯年推心置腹的一席话,令李济不好意思再僵持下去,只好带着一颗悲伤、抑郁、孤独的滴血之心,在史语所考古组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之间艰难支撑。就当时的情形言,无论哪一个方面,都不容许李济轻易对呕心沥血为之经营的事业撒手不管。何况此时以史语所为主体组织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之事正在紧张地筹划之中,中央博物院的主力人马,对岷江流域彭山一带的田野发掘刚刚取得大捷,并酝酿对牧马山墓葬大规模发掘。头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主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两顶“官帽”的李济,此时如同干手插进湿面里,想抖搂得一干二净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给予他的,只能像在驻美大使任上的胡适自嘲的那样:“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早在1941年春,受“西北考察热”影响,在李济倡议下,经傅斯年、朱家骅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等实权派要员批准,拟组织一个西北科学考察团和川康古迹考察团,对西北敦煌一带和四川、西康两省的古迹作一次大规模调查和发掘。西北科学考察团由中研院史语所、中博筹备处、中国地理所三家合作,并从西南联大文学院抽调以研究中西交通史闻名的北大文科研究所导师向达(觉明)出任团长。由于事涉多家机构,此事一直在不间断地联系、组织中,迟迟未能成行。而川康古迹考察团却较为顺利地按计划实施起来。

    川康古迹考察团由抗战期间流亡李庄的中研院史语所、中博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三家机构联合组成。考察团以吴金鼎为团长,全面主持工作。1941年1月,吴金鼎率队赴叙府一带作考古调查和发掘,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获得南溪葬地、九家村崖墓、双江头、旧州城等遗址。同年3月至4月,考察团由叙府沿岷江而上,至成都及周边地区,在新津发现堡子山葬地,旧县城故址。继而在彭山发现蔡家山葬地、双江葬地;在温江发现古城埂遗址;在成都发现青羊宫葬地;在郫县发现马镇古城等颇有考古价值的遗址。

    调查工作告一段落,考察团成员撤回李庄休整。1941年5月,吴金鼎再度率中央研究院考察团自李庄乘船溯江而上,沿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渡北归1:南渡简介 >南渡北归1:南渡目录 > 第一节 李济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