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冬季到上海看阿康
    阿康有些激动,像觅见曙光的疲惫的夜行者。他说他很爱小孙,也依然爱足球,平时去踢业余球赛时,小孙总在一旁帮他抱衣服。只是聊到中国足球时,阿康的目光黯淡了下来。他说想在世界杯外围赛出线太难了,但愿那帮年轻兄弟们运气比自己好。

    几个月后,我们将追随米卢率领的中国队去逐猎世界杯之梦。我不知道,当亿万球迷欢呼或痛哭时,是否还记得十二年前跪在新加坡草地上怔怔落泪的张惠康,记得那群只差一步到罗马、如今沦落在民间苦苦谋生的悲情英雄。

    我抬腕看表,说撤退吧。阿康笨拙地拦住我,焦急地说:你别付账让我来。我奋力拖他,径自走向柜台,阿康像做错事的孩子,满眼愧疚和不安。他的目光让我悲痛,那些混迹于甲A甲B大把挣银花钱的富豪球员,永远不会流露如此善良的眼神。我说阿康别忘了我们是好兄弟。

    回到阿康家里,东方电台的记者何晓已守候多时。他们台里搞了一系列春节前慰问贫困市民的活动,阿康属于特困户,何晓代表电台捎来了两千元慰问金,阿康腼腆地拒绝着,最终推辞不过。阿康垂着头,给我们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咖啡。

    何晓告诉我,1996年沪港杯时她在上海虹口体育场见过阿康。那时阿康光着膀,腰间扎一根草绳,蓬头垢面的模样颇吓人。我们都知道这副装束意味着什么。如今的阿康,已经能清晰地说话了,已经懂得为客人沏咖啡了,已经找到女朋友了,我们都心酸地为他高兴着。

    阿康的母亲拉着何晓的手,一边流泪一边用上海话唠叨。我费劲地听了许久,只听懂她翻来覆去的一句:阿康现在连扫地的都不如。他太老实。阿康坐在一边默然不语,把臃肿的脸深深埋在膝盖中。坐在旁边的还有一位阿康幼年时的体校队友,如今在青岛的中国足球学校任教练,他从张惠康谈到曲乐恒,从转型前后的足球体制谈到运动保险,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张惠康是旧体制缺陷的牺牲品。这位昔年队友每次从青岛返沪,都竭尽全力地为阿康奔走游说,但他的努力犹如泥牛入海。

    阿康的悲剧太独特了,独特得无法复制。听何晓说,阿康的母亲拉着她倾诉了儿子这些年来的苦难。上世纪90年代初,阿康在香港南华队受重伤后返沪,治疗后仍能上场比赛,但由于有人作梗,被残酷地剥夺了重返上海队的机会。阿康的女友是80年代末中国女排最著名的明星,随后也飘然而去。无数次比赛失利、无数球迷的唾骂都从未击倒阿康,但这回,失业、失恋连同伤病彻底摧毁了他。整整五年,阿康闭门不出,像哑巴一样沉默地活着。他甚至曾绝食六天。阿康的母亲泣不成声地说:儿子一生命苦,只能怨苍天,如今老两口唯一的心愿,是帮他娶个媳妇。

    电话铃响了,是阿康的球友约他去踢球。我正想拍些照片,也随了去。球场在普陀区体校里,破旧多洼,寸草不生,童年的张惠康曾无数次在这里摸爬滚打。阿康所在的业余球队由一群年迈的退役球员组成,实力极强,前不久刚在上海社区联赛中夺魁,阿康自然还守门,六场比赛仅丢两个球。据球队教练说,许多球迷都涌来看这次场面寒酸的业余球赛,就为见一见阿康这位曾傲视足坛的一代国门。

    阿康客串后卫。对手是普陀体校的少年们,他们灵若狸猫,一次次盘过面容浮肿的迟暮英雄张惠康,轻巧得像推倒多米诺骨牌。阿康蹒跚地奋力跑着,像一只悲伤而苍老的鸭。

    下半场阿康照旧守门。我站在立柱后说阿康再见,他跑过来,无言地看着我,握手。他匆匆离去,重新伫立在与他厮守几十年的球门前,那专注的神情,与十多年前电视上那位中国队1号毫厘不差。

    黄昏毫无征兆地降临。最后一缕夕阳余晖黯淡下来。阿康半弯着腰,静止地等着,像麦田上守望无际黑夜的稻草人。(200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丧家犬也有乡愁简介 >丧家犬也有乡愁目录 > 冬季到上海看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