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4节 虚伪的教育
    不久前,由北京的几家报刊牵头,发起了一场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声讨。说quot;声讨quot;似乎激烈了点,那就改成quot;讨论quot;吧。这场讨论,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可以说是义愤填膺的文章纷纷见诸报端,而且,据说这些文章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的人。quot;文化大革命quot;时,因为家庭出身中农,也由于我敢于跟那些当了红卫兵头子的老师对抗,所以,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后来到了部队,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后,才考进一所部队艺术院校学习。我没有进过一天中学课堂,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基本上不了解。我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她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她可能以为当了作家的父亲解答几个中学语文方面的问题不成问题,但面对着她的问题,我从来没给过她一个肯定的回答。我总是含含糊糊地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要她去问老师并且一定要以老师的说法为准。我的不自信是因为我没按部就班地念中学,骨子里深藏着自卑。但读了那些受过完整教育、甚至正在教语文的人写的文章,才知道他们的境遇与我差不多,心里多多少少地得了一点安慰。

    认真地读了那些讨论文章,又粗粗地翻看了女儿的语文课本,我感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从教材的选定到教学的目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自满自足的体系,要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有的文章,对我们几十年基本不变的教材提出批评,其实,教材仅仅是教育目的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材。quot;文化大革命quot;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quot;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quot;,quot;文化大革命quot;后,随着政治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换了一些提法,但骨子里还是老一套。而教育目的,不是几个编审教材的书生能够决定的。我看到了那个编教材的人吞吞吐吐地发言,知道他们有难言之隐。正因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带有如此强烈的政治色彩,所以,也就只能编出这样的教材。就是这样的教材,在quot;文化大革命quot;期间还给彻底地否定了,因为它还不够quot;红quot;,还不够quot;无产阶级quot;,那就只学《毛主席语录》。我在小学学习五年,有两年就是把一本大开本的《毛主席语录》当了语文教材。quot;文化大革命quot;结束后,又把quot;文化大革命quot;前的教材当成了好东西,几乎全盘恢复。其实,quot;文化大革命quot;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建国以来共产党所犯错误长期积累后的必然爆发。共产党quot;文革quot;前所犯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quot;文革quot;后,共产党在不断地纠正quot;文革quot;前的错误,但我们的语文教材却没有跟着变化。于是也就出现了被许多人猛烈抨击的现象:在不提阶级斗争多少年后,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还有那么多quot;革命quot;文章。文学界早就对统治了中国散文界几十年的那种类型化散文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这些虚假成性的文章早就没人要读,但我们的教材还把它们当成光辉的范文,硬逼着老师升虚火,强抒quot;无产阶级quot;之情,硬逼着90年代的学生,去摹仿他们那种假大空的文体。也许,这些文章的作者,在写这些文章时,抒发的确是他们当时的真实感情,但这些人现在活着的也不写这样的文章了,他们批评起共产党的错误来,比我们这些所谓的quot;有问题quot;的作家还要刻薄,他们自己也未必承认,那些被选进了教材,教育了几代中国人的文章,就是他们最好的文章。他们未必不对当年自己在quot;左quot;的思想指导下的创作进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会唱歌的墙简介 >会唱歌的墙目录 > 第24节 虚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