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奇怪的日子
    欧洲文化大师中,出生的屋子最狭小的,一是贝多芬,二是莎士比亚。好像上帝故意要把房间、楼梯、门窗一一缩小、压低,然后让未来的大师哗啦一声破墙而出,腾身而去。两人是在同样的年岁离去的:五十二岁。

    贝多芬的出生地在波恩,前西德首都,一座不小的城市,当然不可能太隆重地来供奉这所老房子,只让它安静地排列在一条窄街的边沿,粗心人走过两次都不一定找得到。莎士比亚的出生地是一个小镇,埃文河边的斯特拉福,那就不得了啦,现在几乎是把全部名声、经营、生计都靠到了莎士比亚身上,好像整个村子的存在就是为了等候他的出生,等候他的长大、离开、回来、去世,然后等候世人来纪念。

    这是异代同乡的好意,寻常世间的温暖。不寻常的是,世界各地的游人每天不断,于是每天都在迎来送往地过节,而且显而易见,这个节还会过下去,直至永远。

    天气已经很冷,风也很大,我穿着羽绒衣在街道上行走,走一程便躲进一家纪念品商店烤火,烤暖了再出来,继续走。伙伴们问我在找什么遗迹,我说不找,其实心里是想找回一点复杂的感觉。

    我现在想的是,有很长时间,这个小镇对自己的游子浑然无觉,但它不知道,莎士比亚生前身后遭受的种种非议,甚至连他存在的真实性也受到责难,多半是由于它。

    小镇终究是小镇,而且是四百多年前的小镇,它凭什么输送出一个莎士比亚那个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不可能在这里受到良好教育,进过一所文法学校,十三四岁时因家里交不起学费就辍了学。他二十二岁离开这里去伦敦很可能是一次逃跑,原因据说是偷猎了人家的鹿,当然这是一个无法肯定的传说。到伦敦后,家乡有人听说他在一个剧场前为观众看马,后来又一步步成了剧场的杂役和演员。他每年都会回来一次,后来经济情况渐渐好转,还在家乡购置了房产和地产,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五十二岁去世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当地有送哀诗的习俗,但当时好像没有人为他写哀诗。他留下了遗嘱,讲了一些琐事,没有提到自己有什么著作。连他做医生的女婿霍尔,也没有在日记中提到岳父会写剧本。

    这些情况,引出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为什么家乡对他的功业缺少知觉这种情形对于一些离乡太久和太远的文人来说并不奇怪,但小镇离伦敦并不太远,莎士比亚又几乎每年都回来一次,而且晚年又回乡居住,怎么会这样木然其次,最根本的是,一个仅仅受过极其有限的乡镇初级教育的人,怎么成了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文豪他辍学时纔十三四岁,以后八九年都在这个小镇里谋生,他凭什么填补了自己严重的文化欠缺如果他后来只是一名表述自己主观感受的文豪倒也罢了,但是举世皆知,莎士比亚知识渊博、无学不窥,不仅悠闲地出入历史、政治、法律、地理等学科,而且熟知宫廷贵族生活,这难道是这个小镇能给予他的吗与此相关,还有不少琐碎的问号。例如小镇所保留的莎士比亚遗嘱中,几处签名都由别人代笔,拼法也不统一,这可能被解释是生病的原因,但在其它一些登记文件上,他的签名似乎也不是自己的笔迹。这些做法,很像当时千千万万个文盲。怎能设想,这个不肯签名的人不仅亲笔一字一句地写出了三十几部堪称世界经典的辉煌巨著,而且奇妙地动用了二万多个英语单词,是历史上词汇最为丰富的作家之一这些问题,终于使人怀疑,世人所知的莎士比亚,难道真是从这个小镇走出的那个人这样的怀疑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集中发表,文化界就像发生了一次地震。怀疑论者并不怀疑从这个小镇走出的莎士比亚的存在,他们只怀疑,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学者身份和上层身份的人,借用这个人的名字作为自己发表剧本的笔名。

    这么说来,这个躲在笔名背后的作者,纔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行者无疆简介 >行者无疆目录 > 奇怪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