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史地类
一部新《左传》,自无疑义。

    佚名:《国语》

    《国语》主要是记载春秋时代的国别史,因为以国为别、以记言为主,所以叫quot;国语quot;。

    关于《国语》和《左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两书都是左丘明做的,左丘明给《春秋)做传,成了《左传》,剩下的材料,成了《国语》,所以《国语》也叫《春秋外传》。王充《论衡》说:quot;《国语》,左氏之外传也。左氏传经,词语尚略,故复选录《国语》之词以实之。quot;另一种说法是:《春秋》的传只有《公羊传》和《谷梁传》,根本就没有《左传》这部书,有的只是《国语》。司马迁《史记》说quot;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就是指此。西汉未年刘歆为了抵制quot;公羊quot;,乃把《国语》割裂,成为《左氏传》和《国语》两部书,《左氏传》就变成《左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主此说最力)。

    但是,实际的结论似乎是:《国语》和《左传》不是同一个作者。《国语》在内容上,和《左传》不同、重复或矛盾的地方不少,有的与《春秋》也无关。语法结构上,也有不同之处。说他门语出一人,是不太妥的。

    刘向:《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策士、说客提供策略的结集,记录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和西周、东周、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的史事,以国为单位,共收三十三篇,前后包括了两百四十五年的历史。这就是说,它包括的,不止一般所谓战国时代一百八十一年的历史(战国起算方法,照《史记》是公元前四七五,照是公元前四○三,有七十多年的误差。从宽来算,战国早期也是春秋晚期)。

    《战国策》的作者非一人,作成也非一时一地,汉朝刘向校勘宫中藏书,将皇室保存的各种文书加以订正,命名为《战国策》。后来刘向的本子也残缺了,宋朝曾巩曾加以增补,而成为今日的祖本。

    一九七三年冬天,长沙quot;马王堆三号汉墓quot;出上了相当《战国策》的帛书二十六篇,这一发现,给这部书平添了许多身价与兴趣,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帛书中能跟今本《战国策》对得上的,有十一篇,约占二十六篇中的五分之二;它们埋藏在地下两千一百五十年,再重见天日,在发潜寻幽上面,可有极大的帮助(大陆的部分学者怀疑帛书不是《站国策》而是《苏子》,看是不能成立的)。

    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前一四五~约前七八),字子长,陕西韩城人。

    司马迁是中国第一部正史的作者,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大家。他父亲是汉朝的史官,他继承了这一行业。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发生了李陵投降匈奴事件。汉武帝问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说了真话,替李陵开脱,因而触怒了汉武帝,被判死刑。当时死刑可以用两种方法代替;一种是拿钱来赎,一种是割生殖器。司马迁没有钱,为了完成他父亲和他自己著作《史记》的宏愿,就忍受割生殖器的处罚。三年以后,他被赦出狱,仍旧被汉武帝用做秘书(中书令),隐忍苟活,终于在五十五岁那年,完成了《史记》。

    《史记》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现在传下来的,有一点残缺。

    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在《史记》的字里行间,他不但随处写出了历史,也随处写出了正义。

    古代的史家被:quot;倡优畜之quot;,但却不乏直笔;后代的史家不乏被礼遇,但是直笔却在哪儿?-历史变了?还是时代变了,关心世道的人,请叹息而看此书。

    班固:《汉书》

    班固(三二~九二),字孟坚,陕西咸阳人。从小聪明好学,十六岁进大学。他的父亲班彪是名学者,著《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要把金针度与人简介 >要把金针度与人目录 > 史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