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情结
一种人生故事的比喻,而对更具体的比拟就不深究了。
其实,无论作者自觉不自觉,他在撰写《丑小鸭》时,依然非常具体地规定了这个小女孩或者小男孩的家庭社会环境。
我们首先看到,所有的小鸭子都是没有父亲的,这个被遗落在鸭窝里的鹅蛋孵出的丑小鸭自然也没有父亲,显然,它比其他小鸭子离父亲更遥远。
作为一个遗落在鸭窝中的鹅蛋孵出的小鸭子,自然也远离了自己的生母,孵化它的母鸭不过是养母,或者可以看成继母。
在这看来不惹人注意的叙述中,我们却看到了小主人公与白雪公主、灰姑娘有着共同的童年家庭环境,他们没有父爱,面对的只是一个缺乏母爱的继母。
作为一只鸭子,丑小鸭的童年家庭环境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究;然而,艺术的影响是暗示的,当一个象征隐含在故事中时,不管自觉不自觉,它都会引起你内在的联想与共鸣。
丑小鸭在没有父亲又没有生母的家庭中成长,这已是非常艰难的童年环境。
因为相貌丑,它又遭到了兄弟姐妹的歧视和嘲笑。
无论这一笔在故事中显得多么不经意,却又比拟了一个小孩的童年家庭环境:它是众多兄弟姐妹中备受歧视的一员。这对于一个小孩无疑又是特别重要的生活处境。很丑的丑小鸭在兄弟姐妹的歧视下,自然是垂头丧气,没有欢笑可言。
接着我们看到,母亲(自然是养母了)也越来越歧视它,越来越以它为耻。这对于一个本来就很自卑的小孩不啻是灭顶之灾,它的自卑及无望是可想而知的。
接下来,我们还看到,丑小鸭受到了整个社会的歧视,所有的鸡、鸭都来啄它、挤它、耍弄它,它东躲西藏,无处栖身。
这样,我们小主人公的生存境况就相当艰难了。
深究丑小鸭遭受家庭内外歧视的原因,是因为“丑”。它因为丑而被歧视;遭受歧视使它变得更加自卑,自卑低下的结果是变得更丑。这个在别人眼里的丑孩子,在自己眼里加倍地丑了。它就这样战战兢兢、自惭形秽、苟延残喘地勉强活下来,终于被饲养员一脚踢出了篱笆,开始了悲惨的流浪生涯。
在流浪中,它又被野鸭群所歧视,在颠沛流离中捱过了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天。
然而,终有一天,它显现了白天鹅高贵美丽的本来形象。
这对于它自己是完全意外的,它也因此受到了普遍的赞美和欢迎。
当它舒展雪白的羽毛、伸展美丽的长颈感慨万端时,我们不由得联想到很多童话故事中的共同模式:一个出身高贵的王子或公主在磨难中落入社会底层,在历尽坎坷之后真相大白,重新显露出原本高贵的身份。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不过重演了这个十分常见的故事逻辑。
《丑小鸭》同《白雪公主》、《灰姑娘》、同是广为流传的著名童话。就故事的美丽而言,它似乎不及《白雪公主》、《灰姑娘》和,这里没有小矮人、王子、仙女,也没有海王、小人鱼、海巫婆,只写了一只丑小鸭怎样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然而,它的社会影响却更为普遍。
自诩“丑小鸭”的人,显然要比自诩白雪公主、灰姑娘或小人鱼的更多。我们经常听到
有人自比“丑小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个人是“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更像故事中的美丽人物;而丑小鸭却更接近生活。
丑小鸭要比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离人们更近。
丑小鸭是一种更普遍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或许因为丑小鸭既可以代表男孩,也可以代表女孩,少了性别的局限;然而我们说,这里其实有着更多的原因。
第一,或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