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内容提要
尬。

    他是某个约翰?比切姆的儿子。此人儿子多得不可胜数,在伦敦有一家祖传的曾经兴旺发达的银匠作坊,这位祖先写些打油诗,从而赢得了“霍恩赛街①诗人”的称号。然而他写诗和做生意的才能都有限,尽管他似乎发明了一种新的仿银器,却并未获得专利;他能滔滔不绝地背诵拜伦诗作(这种天赋也传给了亚瑟),或者骑马纵狗打猎,等到“饥饿的40年代”来临时,已没有什么留给亚瑟和他的兄弟们了。

    他们的母亲同艺术关系更为密切。她是画家C.R.莱斯利②的嫂嫂,曾给他当过模特儿。后者是约翰?康斯太布尔③的朋友和传记作者。

    康斯太布尔在一封信中曾写道,有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去“比切姆先生”的作坊观看那些“锻炉、坩埚、金属、车床、皮带和风箱、煤炭、煤渣、灰尘、脏土、炉渣,以及其他对男孩子胃口的东西。”

    银匠的孩子们在学校读书至13岁左右,炉渣和尘土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不管怎样,作坊终于倒闭,哈尔?比切姆后来对这结局极为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在那种情形下,我祖父毫不阻止男孩子们自谋生路。”至于“霍恩赛街诗人”,就再也无人提起最先离开的是亨利?哈伦?比切姆,他是后来爱德华时代④畅销书作家“伊莉莎白”的父亲(后者以其《伊莉莎白和她的德①德国东南部一城市,是一座有着悠久歌剧传统的音乐城,——译注②连接新西兰南岛与北岛之间的水道。——译注③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唐璜》为其代表作之一。——译注①伦敦市区一街道名。——译注② C.R.莱斯利,英国19世纪画家。——译注③约翰?康斯太布尔(1776~1837),英国著名风景画家,提倡并追求尽可能真实地再现英国农村的自然面貌。——译注④指英王爱德华七世(1841~1910),在位期间(1901~1910),常指20世纪头10年。——译注国花园》一书闻名于世),他的孙儿是布卢姆斯伯里⑤成员之一,曾向维吉尼亚?吴尔夫求过婚。亨利15岁时去澳大利亚的悉尼,在那儿成家,花费16年的时间积累财富,然后携全家回到欧洲,在洛桑住了几年。1889年的一天,他22岁的女儿梅在罗马的美国教堂内演奏风琴,一位鳏居不久的德国伯爵对她一见钟情,他在佛罗伦萨向梅求婚,把她带到了自己的领地。几年以后,梅隐瞒了真实身份,开始发表自己极为受欢迎的作品,她的文笔挥洒自如,有着一种洋洋自得、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亚瑟是银匠的第六个孩子,姑母们的宠儿,双眼炯炯有神,常常诗兴大发。他在城里给一位吝啬的亲戚当了7年学徒,写了一些打油诗,其中总有同样的叠句:“他留住了金钱,我保留了自由。”1848年,21岁的亚瑟乘船去悉尼,同他没有诗意的哥哥相处使他重新唱起了那些叠句。他加入了维多利亚①淘金者的行列,同样一无所获,接下来的6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澳大利亚,当过小店主,探险者,乡村导游,锯木厂老板,百货商和拍卖商,音乐会中的男高音流行歌手以及小地方的政客,不过他至少有一次聪明之举,那就是1854年他娶了伊丽莎白?斯但利为妻,她也像那些家禽一样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丈夫每次宣布搬家时,她总是温顺地点点头,“是的,亚瑟”,然后开始打点行李。“我的确可以说从没见她发过脾气,”他儿子以有些居高临下的笔调写道,“我只能说她是一位人间的圣者。”

    在淘金地生的头两个孩子都夭折了。1858年,哈尔出生了。他生在矿区,当时父亲似乎做着“百货商”,他是在淘金用的流砂槽内受洗的。两年后,亚瑟的一位有钱的姑母在新西兰给他留下了一块土地(不久就被别人骗走了),于是全家渡过了塔斯曼海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曼斯菲尔德传简介 >曼斯菲尔德传目录 > 第1章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