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岳麓書院演講筆錄 5
江堤整理
中國畫與外國畫
中國畫和外國畫我都尊重。大部分時間我都畫中國畫。有的時候也畫外國畫。
很多年前,有一個朋友很氣憤地跑來告訴我說有一個畫家說你的畫不是中國畫,他很生氣。
我說你轉告他,他再說我的畫是中國畫我就告他。(掌聲)
因為是不是中國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畫得像樣才好。畫畫不是分類學,是不是中國畫有什麼要緊。
長沙馬王堆老太太那裏出上的那一張,兩千多年了,畫上有很多漂亮的顏色,用很精緻的毛筆劃出來的。
絹的織工和顏料的染制都是那時的工匠做出來的。
在西元868年唐末成通年,我們找到一張《金剛經》佛像的木刻畫,已經刻得很好了,只找到這一張。
所以現在我們說木刻是從西元868年開始的。
當然不是868年開始,如果是868年開始的,小學生怎麼就刻得這麼好呢?
老早就有了,不過找不到材料。
我有時喜歡從偏門去看看這些藝術,作些比較。外國畫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畫動作,畫動態的?
中國畫表現動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說我們中國畫表現動感比外國畫要早得多。
儘管外國藝術有可能比我們早,如埃及藝術,五六千年前就非常成熟,非常莊重,但為什麼不表現動感呢?
每一個人的動作都是傻的。後來的古典主義一直到浪漫主義,表現動感都很少。
比如騎馬,就像鋼做的馬在紀念碑上,固定起來的,沒有一種動的感覺。
我們中國畫表現動感是很妙的,用線條來表現,漢唐就有了。
表現動感的視界很大,畫面很豐富。
比如外國人畫一個動物,[示範]把形體表現得非常高明,但他很少表現他的精神,他的動感。
我們中國漢代[示範:畫龍]動感表現得很充分,還有畫流雲,畫火焰,在敦煌畫中很常見,也跟著龍一起有了動感。
從中東到歐洲,他們畫什麼,都是僵在那裏的,沒有運動的感覺。
當然,外國畫它不“動”,也是一種很典雅的安排,學問很高深。
在建築上,這種安排較為凝重一些。但我們中國能“動”的形象,我感覺很重要,很寶貴。
又比如漢磚上的馬[示範:畫一匹馬],那種奔騰的動作,在外國沒有。
外國的藝術很莊重,在很多方面有它的必要性。
比如丹納在《藝術哲學》裏就說到一件挖出來的希臘雕像。
地獄裏面毒蛇野畜在咬他,他為什麼哭得不怎麼厲害?
丹納就說藝術有一個適度感,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不能過分,這才是藝術。過分了就影響了藝術。
我們的京戲也是這樣的。京戲中的痛苦、笑都是有程式的。
笑得非常裝飾,哭也只是把袖子掩住面,哭一哭。不是真笑,也不是真哭。
義大利歌劇也是這樣。他哭是用聲音用音樂來表示的,不是用真哭表現的。
所以我有時看人家演出,唱一個很悲傷的歌,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在哭,就不想看,哭得很不藝術,真眼淚鼻涕有什麼藝術呢!
要用藝術表現出那一點感情來。所以中國京劇同義大利歌劇有一個共通性。
這個共通性是有規律的。
就好像我們的仰韶文化同墨西哥馬雅文化一樣,幾千年傳來傳去,最後相同了。
誰教誰的,不一定,就好像發明剪刀,發明褲子一樣,搞不清楚。
我就拉拉雜雜講了一通。說是文化漫步,其實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