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动物智力的进化
力的计算能力(语言,知觉,推理等)的选择一定已经给了我什1一个大尺寸的脑作为副产品,舍此无它。
地球与太阳最接近的季节(近日点)是变化的,现在是一月份的第一周;它随日历缓慢变化,在19000年至26000年后(依其他行星的位置而定)回到一月份。其他行星的位形约每40万年重复出现(约每10万年太阳与地球接近一次)。太阳引力使地球轨道的形状从近似圆形变为椭圆形(在七月我们离太阳要远3%,接收的热量要少7%)。此外,地球的倾角则变化于22.0度和246度之间,其变化周期为41000年(上一次最大的倾角发生在9100年前,目前是23.4度,并正在减小)。这3种节律组合起来导致每10万年发生一次较大的冰川融化,一般是当地球倾角为最大,且近日点在六月时,这会在具有大多数冰原的局北纬地区引起特别炎热的夏季。
灵长类群居正是它们建立并保持作为有计谋的生物系统本身的性质所要求的;它们必须能估测自身行为的后果,估测别的同伴可能的行为,估测得失的平衡,而所有这些都处于某种整体背景之中,在这种背景中其估测所依据的证据是瞬间出现的,模棱两可,又变化无常,丝毫不是其自身行为的后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群居技能”与智力并肩而行,最终其所需的智慧能力是最高级的。群居的计谋和反计谋的游戏不能仅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我认为,它要求的智力水平是任何以其他方式生存的动物无法比拟由乡。 </p>
把一个峡湾堵住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后果。峡湾常常为冰川的冰块所分割开,就像山崩形成的碎石坝会把山谷暂时地隔离起来一样。但是被堵住的峡湾起着天然淡水蓄水池的作用,当冰坝终于倒塌时,大量淡水便流向附近海域,半年的事竟在一日内竣。淡水留在海洋的浅层,只是不久后才与海水混合起来。遗憾的是,海洋表层水的淡水化在格陵兰峡湾可能已产生严重的后果:它阻断了好几个世纪来使欧洲气候变暖的北大西洋暖流。我将在以后再简短地回到这一论题上来。
一个冰川能处于“增长期”长达几百或几千年,纵然其时气候转冷。例如炎热的夏季所产生的冰山融水能流入冰川之下,并消蚀其与基岩陡峭的连接,冰川因此下滑(即使融化已停止)。当发生撞击时,转而导致冰的断裂,这样就形成更多的垂直裂缝。冰川表面上由融化下来的水也能流至基岩,进一步起润滑作用,加速冰川下滑进程。冰山从边缘裂开而开始崩溃。最后你可以看见冰川涌动,每月数千米,但是在冰川湾,冰山大块地融入大海,随后又漂至暖和的地带而融化。
看来我们现在正处于无突然气候变化的冰川间歇期。自上次主要的冰川融化期(13 万年前)后的温暖期,与现下的冰川间歇期相比是相当动荡的;早先的那次持续一万年的温暖期中穿插了两个突然的寒冷期,一个持续了70年,另一个持续了750年。在这两个寒冷期之间德国的松树林为灌木丛和草本植物所取代,而这些是现在中西伯利亚地区所特有的。
群居生活无疑是行动套数扩展的催化剂。有些动物并不和其同类呆在一起,无从通过互相观察来学习。除了短暂的交情,成年长臂猿少有机会见到它的成年同类,因为它们的食物散得很开,得有很大一片区域才足以供养一只成年长臂猿。一对母子(女)往往构成最大的群体(除了青春期的长臂猿形成的短暂的联姻外),所以智力传播的机会并不多。
我说这些是为了指出冰川的形成和其融化是极不对称的;这和在冰箱冰格里冰的冻结和融化时的能量交换不是一回事。冰川在冻结时新的降雪会充填裂隙中,大大减小了下滑冰块的润滑。其融化形式则更像由纸牌搭成的房子慢慢地倒塌。
上述的这种论证对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