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Liusuola

    作曲家、人声表演家、作家,音乐制作。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早期作品包括小说(获全国中篇小说奖),《蓝天绿海》,《寻找歌王》等。早期音乐创作包括摇滚歌剧《蓝天绿海》及交响诗《刘  志丹》等。在英美移居期间创作小说、《大继家的小故事》(),录音乐专辑《蓝调在东方》(英美世界音乐排行榜前十名)、《中国拼贴》等。回国后创办了图文音响出版物《刘索拉艺术工厂系列》(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成立了“刘索拉与朋友们”现代民族室内乐队。目前正创作大型室内乐歌剧,此歌剧将由欧洲“现代室内乐团”与“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自二○○六年起联合在欧洲巡演。

    【主持人手记】

    和索拉是熟得不能再熟了。访谈是半躺在她在“七九八工厂”loft卧室里那张特大号的床上做的,床上置一木制长托盘,摆满各色瓜果、小吃和饮料。还没开说,忽然发现我上午出门忘了带录音机,于是索拉打电话叫来平常给她开车的陕北人赵师傅,自己也陪我坐上那辆黑色“红旗”一起回家拿录音机,又兜风回她家,又爬上大床,拉开架势说,说到一半,忽然发现磁带有毛病,全没录上。索拉气得骂道:“你丫居然这么不专业,我伺候了你大半天连根话毛儿都没录上!”说完两人大笑,只好换了磁带从头再来。

    我和索拉初次见面是在一九九○年春天的一次会议上,那个会散散漫漫从挪威开到瑞典,好像就为了让从各个国家远道飞来的新朋旧友们聊个够。多年后我给索拉的小说《大继家的小故事》(大陆版改名)写的序中回忆到当时情景:  “那个会上只有我们两个女的,住一个旅馆房间,一下子就熟了。白天开一天会,众人讲的是现在、未来、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索拉坐在那儿挺蔫。晚上我们一人靠一个大枕头,对着说,说来说去全是过去。她精神来了,各种手势、表情、妙语、针砭,接不暇接。

    说到后半夜,眼睛越发大而且光彩照人。次日起来脸有点绿。那场没有睡眠的会开了十天,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这人极念旧,二是这人能把陈年往事说出花儿来。”

    如今回想,那是我们俩第一次长谈,谈得最多的其实也是八十年代。

    这次谈,索拉对包括她自己在内的中国艺术家的种种心态和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有极为敏锐的反省与针砭。几年前读到她在《乐》上写的一组乐评,在不长的篇幅里品味西方音乐流变,集专业知识、直观洞见与洗练文字于一体,那真是字字见功夫的干货,像一碟碟辣萝卜干那么有嚼头。八十年代出门远行,归来的索拉“段数”确实更高了。

    时间:2004年7月14日  地点:北京,大山子,酒仙桥路2号  查建英:你刚才说八十年代是个“弄潮儿的年代”,仔细说说。

    刘索拉:其实想想,八十年代的中国有点儿像欧洲的十八、十九世纪 ——信息不发达,哪个国家发生点儿什么艺术上的事也就进入史册了,是吧?那么在中国, “文革”咣啷一下把信息全斩断了,“文革”一完,马上出了第一批各类文化潮流人物,马上就成了事儿,因为国门其实还是关着的。就像以前欧洲,每个国门都关着,他们觉得就这么几个人,也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所以西方在二十世纪前也一直以为就他们有音乐。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派,其实就是靠着进来的那一点儿信息,加上胆儿大,敢把那点儿信息玎玲桄榔地攒巴出来一点儿东西,其实也就是因为在这个国家从来没发生过,于是乎大家就觉得:哇!整个国家就冲着这几个人去了,把他们的成果夸大,夸张了多少多少倍,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东西了。这些人一不小心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纪少有的天才,因为被这么大一个国家给夸张到这般地步了,不是人物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十年代访谈录之刘索拉简介 >八十年代访谈录之刘索拉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