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辑 心灵独白(2)
猩红A字母”的时代,凡是犯通奸罪者都必须佩戴这样一种耻辱的标记。今天,这个时代又回归了。

    毫无疑问,我是一个反对吸烟的人。但是,我也坚信:法律的目的不是羞辱,人的尊严与人格神圣不可侵犯。

    沉默是一种消极的自由。

    当这种自由都不存在时,思想者就大难临头了。

    欧洲不少国家的教堂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尝试走出低谷,神职人员不惜利用教堂开餐馆、办舞会、演戏剧、设摊点。德国科隆的一位主教说:“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从商。钱比祷告更可以给我安慰。”

    庞然大物的苏共在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建议”下黯然解散。那天有成干上万的群众把党中央大厦围得水泄不通,正要撤离的苏共大员们心里暗自窃喜:“看来我们还有这么多的支持者!”然而,当他们刚走出大门时,蜂拥而上的群众争先恐后地挤上前来,一口接一口的唾液吐向他们的脸上和身上。

    我是个十足的怀疑主义者,但我终于发现历史之中毕竟还是有值得信赖的东西,譬如说这些唾液。我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帕斯捷尔纳克所写的一首短诗:“我用围巾围住脖子/我用手掌遮住脸庞/站在庭院里大声疾呼/我们在哪儿庆祝什么太平盛世。”诗人的哀号与群众的唾液,将20世纪真实的俄罗斯凸现在我的面刚。

    什么是考试?福柯认为,考试是一种规范化的监视,一种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监视。它确立了一种关于个人的能见度,由此人们可以区分和判断每个人。考试把层级监视的技术与规范化裁决的方法结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规训机制中,考试被高度仪式化。在这里,权力的仪式、考试的形式、力量的部署、真理的确立都结合起来。因此,学校变成一个不断考试的机构,有血有肉的个人变成成绩单上冷冰冰的数字,并置身于文件的网络中不能自拔。

    今年高考,又传来几名落榜学生自杀的消息。大城市的儿童,更早地成为考试的俘虏:在北京,因一两分之差,不少家庭被迫为孩子缴纳数万元的学费,以求进入重点中学。在电视上,我看到了一名被采访的、痛哭流涕的、考试成绩不佳的孩子的家长。考试是人创造的制度,考试却控制了人自身。膨胀的考试与渺小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宽容。仁人志士们都在提倡宽容,仿佛现在真的是一个不宽容的时代。可是,中国能出陈希同、王宝森,难道还能说我们不宽容吗?还是殷海光说得好:“自古至今,容忍的总是老百姓,被容忍的总是统治者。”宽容和权力紧密相连;有权力的人享有被宽容的权利,没权力的人享有宽容的权利。

    看旧书往往比看新书更有趣。我在20年代初的《新青年》杂志中读到一篇题目为《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惨状触目惊心。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劝她父亲干脆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火与冰简介 >火与冰目录 > 第一辑 心灵独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