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辑 心灵独白(3)-2
法的精神。自由的精神和权力制衡的观念?与其称之为“法”家,不如称之为权术家、阴谋家。

    儒教徒都是书呆子,书呆子玩政治是玩不转的。政坛上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的都是阴谋家。只会注六经的儒生在朝廷里不过是一堆花瓶。真正儒生当国的,二千年来不过只有王莽一人而已。

    中国正统史家一向对签位者深恶痛绝,口沫笔伐,因此王莽也被史家五马分尸,肢解得不成样子。史书描绘他“侈口困项,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我认为是一派胡言。相貌凶恶到这样的程度,他焉得在朝廷里有升迁的机会?王莽的本来面目乃是一地地道道的儒生,是一个大学者。少年时代他即摈弃声色犬马,拜名儒陈参为师,折节向学,穿戴完全像穷书生。后人往往把王莽看作热衷于虚名假誉的伪君子,我看问题绝没有这么简单。他按《周礼》来治国,确实是书呆子的一厢情愿。黄仁宇先生在一书中分析得颇为精到:“他有很多我们今天视作离奇的办法,例如争前造成理想上的数字公式用在真人实事上,以一种象征性的指示当作实际的设施,注重视觉听觉上的对称均衡,不注重组织的具体联系,这都与传统中国思想史有关。”王莽呆得有些可爱,他以为书上写的都是真的可以实践的准则,殊不知中国的经典全是骗人的鬼语,即使有二%的真话,也早就过时了。

    公元8年,王莽废汉称帝,改国号为新。在位期间,实行“托古改制”,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属朝廷所有,私人不得买卖;改官制为周制,复行五等爵;改革币制,立“五均六管”。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大都市立五均司市、钱府官,行赊、贷之法,并掌管物价;设六管之令,对酿酒、卖盐、铁器、铸钱以及从名山大川开采物资者,统一由朝廷征税,颇有些“初期社会主义者”的气派。当改革失败,形势恶化时,王莽忧烦不能食,倦则凭凡而寐。大司空崔发提出:宜哭告天以求救。莽乃率群臣至南郊,仰天大哭,伏而叩头。我相信王莽的痛哭是真诚的:我全照着圣人的话来做,为民众谋福利,为何落得这样的下场?老天难道不因我之眼泪而感动吗?

    黄仁宇总结说:“王莽眼高手低,只能宣扬天下大局应当如是,做事经常文不对题,可能被他自己的宣传所蒙蔽。”他的下场是极其悲惨的:为商人杜吴杀死后,军人分其尸为数十段。传莽首于宛时,百姓共击之,或切食其舌。

    这就是最高明的儒生治国的成就。

    所以,我认为中国并非儒生之天下,而是阴谋家的天下。被史家称为“玩弄权术与沽名钓誉之徒”的王莽,骨子里仍是儒生。真正的阴谋家,对这样身败名裂的儒生是看不起的,他们才是成功者。如刘邦、李世民、朱元津辈,都是不太读书的人。这也应了毛泽东的名言:“读书多的人,把国家搞不好,李后主。宋徽宗、明朝的皇帝,都是好读书却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的人。”

    最肮脏的政治,需要最肮脏的心灵去周旋,孔子的徒子徒孙们缺的就是这一点。

    北京街头,常有豪华车队在一路红灯中疾驰。前有警车开道,沿途交警拦下其他车辆,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北京高官云集,京城百姓以目睹这样的场面为骄傲于其他城市市民的本钱。

    常看到父母亲带着孩子立于道旁,目睹车队经过时,父母亲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你长大了要是能到这一步,爹妈死也瞑目了。那场面,那阵势,啧啧……”小孩眨巴着眼睛,一副心领神会的表情。

    这时,我宛如生活在中世纪,听见那西楚霸王大叫“富贵后不衣锦还乡,如之奈何?”又看见汉高祖浩浩荡荡的还乡队伍,刘邦已然是汉高祖。这个千年帝国的进步小得可怜,既然挪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那就不要挪了。对权力的膜拜,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改变,甚至越演越烈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火与冰简介 >火与冰目录 > 第一辑 心灵独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