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 历史在这里徘徊

    随后,以“殉国七士庙”为中心,陆续建起了陆海军部队战死者碑林。这里成为“大东亚战争战殁者的圣地”,也成为右翼势力为战犯“招魂”的重要场所。

    碑是定格的历史,碑是凝固的艺术,碑是不死的记忆。碑在东方文化中享有高贵的地位,一块石碑可以经历风吹雨打,一篇碑文可以流传千秋万代。

    然而,这些散布在日本各地的碑石却让人感到恐惧:魔鬼似乎将要再次从潘多拉的盒子里钻出来为害人间。以战争期间担任日本驻德国大使的甲级战犯大岛浩命名的“大岛碑”,纪念裕仁天皇的去世和明仁天皇的登基“万世太平碑”,宣扬大和号航空母舰战功的海军纪念碑……

    在日本的土地上,处处有美化战争的神社、庙宇、碑石和高塔,对国民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八纮一宇塔”,塔身周边建有四个的陶瓷人像,分别代表武士、渔民、农民和工人,象征着对外扩张是全民参与的事业。

    一九三八年,宫崎县发起修建“八纮一宇塔”的运动。日本陆军参谋总长命令所有前线部队:“以军或师团为单位,每单位搜集两块石料。一块是军或师团总部所在地,取最有价值;一块是战场最前方的,取最有意义。”在这一千四百八十五块石料中,来自中国的有二百二十八块。刻有“中支那中山部队”字样的花岗石,是从上海市政府大楼的弓形门上拆下来的;刻有“南京日本居留民会”字样的石块,是从南京明孝陵掠夺的麒麟浮雕。

    日本战败投降之后,宫崎县政府赶紧将“八纮一宇”四个字铲去,将象征武士的人像藏起来,并将这里改名为“和平公园”。

    然而,“和平”并没有长久地维持下去。一九六五年,随着日本经济刚刚起步,宫崎县又将“八纮一宇”四个字重新刻在塔上,武士像也回归了原位。“和平公园”名存实亡。

    在日本的书店中,保守学者和作家所写的、否认战争罪行的著作,以及渲染民族主义的书籍,如《日本是第一》、《超大国日本》、《日本的时代到来了》等,都被放置在显著位置。此现象说明,书店有意识地向民众推销这类作品,同时这些著作也确实很畅销。与之相反,那些秉持良心和责任感的作家和学者所写的、真实呈现战争罪行的著作,却被故意放置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

    一九九三年,日本首相细川护熙自发的道歉言论,首次表现出日本这个国家是可以实践道义的。但是,此后十多年间,在日本政坛上,拒绝认罪和道歉的声音压倒了愿意认罪和道歉的声音。

    日本《和平宪法》在前言中强调:“我们相信,任何国家也不可以只专注于自己国家的事而无视其他民族。这一政治道义法则具有普遍性。”可是,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一直回避承担战争罪责,无视亚洲各国的痛苦。

    如今在日本社会占据中坚力量的是成熟的中产阶级,在日语中被称为“一亿中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日本人都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级,他们疏离于政治,对左翼和右翼的立场都不支持。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希望过安宁富足的生活,在反战、反核武器以及制衡保守力量的扩展上,中产阶级都是积极的因素。

    但是,在经济不景气和失业率上升的大背景下,保守思潮极易获得共鸣。近年来,日本的和平运动陷入低潮,保守派势力却越来越活跃。广岛和长崎是日本和平力量的大本营,但在广岛近旁就有一个吴军事基地,在长崎附近也有一个佐世保基地。在这两个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地方,民众却默许建造重要的军事基地,这也说明日本国民对和平的追求有着相当的局限性。

    日本国内登记在册的右翼团体有一千多个、共十万余人,但他们分布在政界、商界、外交界、学术界、教育界等重要领域,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日本的社会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铁与犁简介 >铁与犁目录 > 一 历史在这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