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布鲁塞尔传教学校
特自己大概也如此,因为,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失控的行为。
三个月的试读期限很快就到了。其结果可想而知。似乎没有充分的理由责怪这所教会培训学校的老师们。即便把文森特的上述行径看作非主流因素,也很难让他们作出同意文森特继续学业的决定。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每当老师要文森特完成模拟传教的练习,他就总是拿出预先想好写在纸上的布道词照本宣科!如果说别的事情还可以考虑,那么这件事情则完全无法通融。这所教会学校属福音派,福音派以关心工业社会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为己任,特别强调即席的和发自内心的布道能力,因为这才有可能接近和打动那些被可怕的劳作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们。
这就是文森特身上的悲剧之一。一方面,他身心充满了浑然、博大、庞杂的quot;文森特之爱quot;,另一方面,他又常常苦于找不到相应的表达形式。在许多方面(爱情、宗教、艺术、交往等)都是如此。也许我们能够说,这首先是因为quot;文森特之爱quot;过于浑然、博大和庞杂,本来就难于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或者说通常的表达形式),其次,更重要的是,在多次表达受挫之后,他心理上逐渐形成了既定的表达障碍,使得本来可以正常进行的表达也无法进行。越是这样,他越是急于表达,最后形成某种不良循环,渐渐把他引向一种特定的心理定势中。在这样一种心理定势中,文森特只有两条出路——而且就现实而言只有一条,那就是在致提奥信中无休无止地倾诉。另外还有一条路不属于现实,只属于未来:那就是久久地quot;孵化quot;。文森特,他总的说来被封闭在自己人格结构、心理状态和表达障碍的quot;蛋壳quot;中,如果他找不到通常的方式冲破这层quot;蛋壳quot;(他多半难以找到这种方式),那就只有久久地quot;孵化quot;,痛苦地等待,直到最后以一种异乎常人的特殊方式脱颖而出。当然,另外还有一条窒息或死亡的路,但那条路大概不属于文森特。
无论如何,文森特不会轻易放弃,他坚信自己肩负着神圣的宗教使命。在埃登家中,文森特继续做说服父亲的工作,请父亲出面给他以支持,让他前往欧洲最艰苦的博里纳日地区为上帝服役,证明他自己。另一方面,教会学校的领导大概也觉得,断然地完全将一位牧师之子拒之门外,恐怕不太合式。多半是富于同情心的皮特森牧师起了关键作用,当父亲致信校方,要求给文森特最后一次机会时,教会和校方居然开了绿灯。他们作出决定,同意文森特前往博里纳日煤田,作为没有薪金的见习传教助手工作一段时间,如果表现合格,则进一步向他提供一个临时性的助理传教士职位。无薪见习助手,这比父亲提奥多勒斯最初不愿设想的教义解答人员还等低一级。然而,文森特自己仍然深感庆幸。毕竟,他终于有机会尝试自己最深切的意愿,在一个奉献自身的、谦卑的位置上证明他自己。又是一个圣诞节快到了!在圣诞节前夕,文森特出发了。他正在仿效基督,到充满着人间苦难的地方去。他从布鲁塞尔乘火车抵达中世纪文化名城蒙斯,再从那里下到博里纳日矿区,开始了他早年人生中最壮烈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