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部分:文学革命 1917-1922文学观念的革新
颠倒是非,便是生离死别,他却偏要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偏要说善恶分明,报应昭彰。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惨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

    “说谎的文学”,与鲁迅所指出的“瞒和骗的文学”何其相似,精神也完全一致,而对旧文学弊病的揭露又是何等中肯,何等深刻!胡适认为,这种团圆快乐的说谎文学,至多只能使人觉得一种满意,却不能使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能引起人们根本上的思量反省。只有悲剧的作品,像那样,真实地写出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悲剧,“方才可以使人伤心感叹,使人觉悟家庭专制的罪恶,使人对于人生问题和家族社会问题发生一种反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适对于“老老实实的描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对于高鹗续书“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五四”文学革命期间,胡适所提倡的“活的文学”——工具用白话文,“真的文学”——创作方法采用写实主义,再加上周作人所倡“人的文学”——内容上以人道主义为本,这三个口号,便基本上概括了“五四”文学的新思潮,新观念。我国的新文学,便正是在这三个口号为代表的新思潮、新观念指导和影响之下,孕育,发生,发展,壮大,从而开创了一个文学现代化的新时代。

    ①《胡适文存》,上海亚东图书馆1926年8月9版,卷一,第22~23页。

    ②李贽(1527—1602),号卓吾,泉州晋江(今属福建省)人,为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公开以“异端”自居,大胆抨击封建传统教条与假道学,终被统治者迫害入狱而死。在文学方面,倡“童心说”,反对剽窃摹拟,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曾评点(有人疑为后人伪托)、、《幽闺记》、《浣纱记》等。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明代文学家。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公安三袁,而以宏道享名最盛。他一生力排前后七子的复古摹拟文风,强调抒写“性灵”。其思想受李贽的影响,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上的地位,在《狂言》里的《读书》诗中,曾把《离骚》、、《西厢》、《水浒》及李贽的《焚书》并列。在《听朱生说水浒传》诗中又说:“后来读水浒,文字益奇变。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把摆在“六经”和正史之上了。

    金圣叹(1608—1661),名人瑞,原姓张,名采,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文学评点批评家。清顺治十八年,因哭庙案被杀。他曾以《离骚》、《南华经》()、《史记》、杜工部诗、《水浒》、为世间六才子书(《辛丑记闻》),并对第五才子书和第六才子书作了批点和删改。他批改大约成于崇祯末年,正当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大破明王朝官军,明王朝风雨飘摇,即将倾覆的历史时刻,金氏却把71回以后全部删去,并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泊头领全部被捕杀为结束。批语在艺术上颇有卓到见解,但也表现出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第五部分:文学革命 1917-1922文学观念的革新(3)

    ③《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见《胡适文存二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9年3月6版,卷二,第192~193页。

    ④同注①,第21页。

    ⑤参看《藏晖室札记》卷十三“二三白话文言之优劣比较”(1916年7月6日追记),上海亚东图书馆1936年版,第939~944页;及《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二),《胡适文存》卷一,第73~77页。

    ⑥陈独秀所说的“十八妖魔”,“即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的归(有光)方(苞)刘(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胡适传简介 >胡适传目录 > 第五部分:文学革命 1917-1922文学观念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