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说儒-3
乘殷之格,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快人;郑声淫,惨人殆。”

    这是很明显的折衷主义。又记孔子说:

    麻冕,礼也;今也给。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这里的选择去取的标准更明显了。《擅弓》里也有同类的记载:

    孔子曰:“拜而后稽赖,顽乎其顺也(郑注,此段之丧拜也)。稽须而后拜,顽乎其至也(郑注,此周之丧拜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老。”

    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孔子曰,“殷已愈,吾从周。”

    殷练而社,周卒哭而柑。孔子善殷。

    这都是选择折衷的态度。《擅弓》又记: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格墙,置霎,设技,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施,夏也。

    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请幕开质,蚁结于四隅,殷士也。

    这两家的送葬的礼式不同,更可以使我们明了孔子和殷儒的关系。子张是“殷士”,所以他的送葬完全沿用殷礼。孔子虽然也是殷人,但他的教养早已超过那保守的殷儒的遗风了,早已明白宣示他的“从周”的态度了,早已表示他的选择三代礼文的立场了,所以他的送葬也含有这个调和三代文化的象征意义。

    孔子的伟大贡献正在这种博大的“择善”的新精神。他是没有那狭义的珍域观念的。他说:

    君子周而不比。

    又说:

    君子群而不党。

    他的眼光注射在那整个的人群,所以他说: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他认定了教育可以打破一切阶级与界限,所以曾有这样最大胆的宣言:

    有教无类。

    这四个字在今日好像很平常。但在二千五百年前,这样平等的教育观必定是很震动社会的一个革命学说。因为“有教无类”,所以孔子说:“自行柬修以上,吾未尝无海焉”;所以他的门下有鲁国的公孙,有货殖的商人,有极贫的原宪,有在唤绳之中的公治长。因为孔子深信教育可以推破一切阶级的步域,所以他终身“为之不厌,海人不倦”。

    孔子时时提出一个“仁”字的理想境界。“仁者人也”,这是最妥贴的古训。 “并有仁焉”就是“井有人焉”。“仁”就是那用整个人类为对象的教义。最浅的说法是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进一步的说法,‘六”就是要尽人道,做到一个理想的人样子,这个理想的人样子也有浅深不同的说法: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散,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这是最低限度的说法了。此外还有许多种说法:

    樊迟问仁,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什b较孔子在别处对樊迟说的“先事后得”)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为之难,言之得无功平?”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公。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其实这都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引伸的意义。仁就是做人。用那理想境界的人做人生的目标,这就是孔子的最博大又最平实的教义。我们看他的大弟子曾参说的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平?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仁以为己任”,就是把整个人类看作自己的责任。耶稣在山上,看见民众纷纷到来,他很感动,说道:“收成是好的,可惜做工的人太少了。”曾子说的“任重而道远”,正是同样的感慨。

    从一个亡国民族的教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儒简介 >说儒目录 > 说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