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76-80
担道义quot;是可以概括这一代人共同的quot;不可夺quot;之quot;志quot;的,也是他们对国家、民族、人类、对历史、时代、社会、人民的承担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也是对自我在社会、历史中的角色、立场的一个选择,认定: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都自命为quot;公共知识分子quot;,他们代表的,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更不是一己的私利,而是社会公共利益,是时代的正义和良知的代表,即所谓quot;铁肩担道义quot;。

    本书在写到被公认为quot;宋史泰斗quot;的北大历史系教授邓广铭时,特地提到他的老友季羡林先生在回忆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个词:quot;后死者quot;--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概念。这里讨论的是一个学者,特别是历史研究者,他和他的研究对象的关系:不仅是quot;研究者quot;与quot;被研究者quot;的关系,更是quot;后死者quot;与quot;先行者quot;的关系。因此,先行者对后死者有quot;托付quot;,后死者对先行者有quot;责任quot;和quot;承担quot;,后死者不仅要研究、传播先行者的思想、功业,还负有quot;接着往下讲,往下做quot;的历史使命。在这里,我可以向诸位坦白我的一个追求:我研究鲁迅,不仅要quot;讲鲁迅quot;,而且要quot;接着鲁迅往下讲,往下做quot;(鼓掌)。这就是一种历史的承担意识;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个历史学者,一个知识分子,他所从事的历史研究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知识分子,学者,对社会、国家、民族、人类的承担,我觉得在两个时刻,特别显得重要。一个是民族危难的时刻。本书写到曾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的史学大师陈垣老先生,在北平沦陷时期就这样对启功先生说:quot;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的民族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quot;另一位复旦大学的老校长马相伯在抗战时期逝世,弟子于右任的挽联中赞誉他quot;生死护中华quot;,说的就是他在民族危亡中对民族文化的承担。

    第79节:承担,独立,自由,创造 文/钱理群(7)

    在社会道德失范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民族危难的时刻,所以我们的国歌:quot;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quot;,是时刻有着警醒的意义和作用的。危难中显本色,越是社会道德失范,知识分子就越应该承担quot;精神坚守quot;的历史责任,大学,也包括北京大学,就越应该发挥quot;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quot;的quot;精神堡垒,圣地quot;的作用。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许多令人痛心的丑闻都发生在大学校园里。因此,那些有节操,甚至有洁癖的老一代学者,就特别令人怀想。在林庚先生九五华诞时,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我这样写道:quot;无论如何,老人们仍然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事实确实能够给人以温暖quot;,quot;因为这个越来越险恶,越来越令人难以把握的世界,太缺少他这样的人了--这样的好人,这样的可爱的人,这样的有信仰的,真诚的,单纯的人了quot;,因为quot;经不起各种磨难,我们心中的上帝已经死了,我们不再有信仰,也不再真诚和单纯,我们的心早就被油腻和灰尘蒙蔽了quot;。这就是北大校园里的林庚和他那一代人的意义:quot;幸而还有他,不然,我们就太可怜,太可悲了。当我陷入浮躁,陷入沮丧,颓废,绝望时,想起燕南园那间小屋里那盏灯,我的心就平静起来,有了温馨与安宁,有了奋进的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寻找北大简介 >寻找北大目录 >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