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四、茶具
杯,只半个乒乓球大小,称“若琛杯”。

    孟臣壶和若琛杯的流行,大约是在清代。清施鸿保在《闽杂记》里说:“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杯。”《厦门志》

    (公元1832年)也有记载:“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琛杯。茶叶重一两,价有贵至四五番银者,名曰工夫茶。”

    “孟臣壶”,壶名原出自人名。明朝天启(公元1621~1627)年间,宜兴有个着名制陶师叫惠孟臣,他制作的紫砂小壶,造型精美,别开生面。因他制的壶都落有“孟臣”款,茶家遂习惯称为“孟臣壶”。直到他去世300年,这种有“孟臣”款的壶还不停地出现。可见他的壶是多么受人欢迎。

    “若琛杯”也来自人名。清代张心泰《粤游小识》有记述:

    “潮郡尤嗜茶以鼎臣制宜兴壶,大若胡桃,满贮茶叶,用坚炭煎汤,乍沸泡如蟹眼时,瀹于壶内,乃取若琛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匀斟之”明白说出“若琛所制茶杯”。惟若琛为何时何地人氏,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2)巨型古瓷茶壶411中国茶经1951年在英国海德公园大型国际展览会展出的大茶壶,最近在香港展出。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参观展览会时,曾饮过从这个茶壶斟出的香茶。

    此壶高约1米,壶身周长2米,重27公斤,容量57.3公斤,可泡2.3公斤茶叶,能斟出1200杯茶,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巨型的陶瓷茶壶了。约值88万美元。

    这个大茶壶的来源已无可考。从釉彩绘有中国人种茶、采茶、烤茶及从海路运茶出口的图画分析,可能是清代输出茶叶时,连同茶叶一起传到英国的。

    现这个茶壶归英国川宁茶叶公司所有,并藏在伦敦这家公司的茶叶博物馆里。

    (3)稀世瑰宝——龚春壶龚春制作茗壶,绝技高超,但制品不多,流传到后代的更是凤毛麟角。清代古物收藏家吴骞、鉴赏家张叔未,费尽精力寻找,都因未能找到“龚春壶”而自叹福薄,只能感慨地说“这个瑰宝,世间已不复存在了”。1928年,宜兴有一位毁家整治善卷洞的储南强先生,十分重视故乡文物,曾不惜代价搜寻龚春壶。一天,他在苏州冷摊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把造型奇古的陶茶壶,摆摊的主人却作为破旧废品摆在一旁,储先生见了好奇地拿起一看,壶把下竟有“龚春”两字,大为惊喜,当即用五百银元买来,他为这次奇遇,庆幸不已。为了考证来历,鉴定真伪,又找冷摊主人盘问,才知此龚春壶是从绍兴傅叔和家里流传出来,储又赶到绍兴傅家了解,知傅家收藏前原是蠡费氏所有,又去请教费氏,知费氏前是吴大澂收藏;而吴大氰又是从另一收藏家沈钧和处所得。

    511龚春壶之发现,消息传到国外,英国皇家博物馆来人商量,以2万美金为代价,请求储先生出让,储认为国宝,没有答应。抗战时,日本派专人找储,愿以8000元代价购买,储先生拒绝出卖。他为保护国宝,索性带龚春壶到深山别墅隐居去了。

    50年代,储先生将龚春壶献给了国家,现收藏在北京历史博物馆。

    (4)茶壶盖上的妙文多少年来,人们常常在茶壶盖上刻着“也、可、以、清、心”五个字。不少人不知其奥妙所在。其实,这是一种回文体。只要顺时钟方向,无论从哪一个字开始读,都能成句,且意义完全相同,都说明饮茶的益处。

    (胡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中国茶经-下简介 >中国茶经-下目录 > 四、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