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四、茶具
,可盛水1斗。

    (21)熟盂:盛开水用,瓷或砂制,容积2升。

    (22)涤方:用楸木制,形似水方,容积8升,洗涤茶具。

    (23)滓方:似水方,容积5升,用以收集茶渣。

    (24)畚:白蒲草编成,可放碗10个。

    (25)筥:竹子编成,圆形,高1.2尺,直径7寸。或先做成筥形的木模型,用藤子编织,有六出的圆眼,盖和底如箱子的口,削光滑。

    (26)具列:木或竹制成床或架,或竹木制成小柜,有的可开关,上漆,长3尺,阔2尺,高6寸。用以贮放陈列所有的器具。

    (27)都篮:装所有器具的竹篮,竹篾编成。内方编方眼,三角形交错。外用双篾,宽篾作经线,细的单篾编织,交替压作经线的双篾,编成方眼,要玲珑好看。篮高1.5尺,长2.4尺,宽2尺;篮底宽1尺,高2寸。

    (28)巾:类似布的粗绸,长2尺,应有两块交替使用,清洁茶具。

    (29)扎:茱萸木夹棕榈纤维,捆紧,成大笔形,作刷子用。

    可见到了唐朝煮茶、饮茶的用具非常繁杂,一般老百姓不大能办到。

    唐时,生活讲究的家庭都备有24件精致茶具,为全套的碾茶、泡茶、饮茶器具。同时还有收藏器具的精巧小橱子,可以携带,以便与人斗茶。当时皇宫贵族家庭多用金属茶具,而民间却以用陶瓷茶碗为主。那时瓷制茶碗主要的有青釉、白釉两种。

    我国古代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很考究,人们把茶具列09中国茶经为品茶必要的艺术条件,也是客来敬茶的重要工具。

    唐李匡乂《资暇集》:“崔宁(蜀相,李豫大历末即公元775年入朝——作者注)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楪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楪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这是茶杯有底环的开始。

    南宋时代多饮团饼茶,饮用时需要将团饼碾研,过筛,而后烹煮。南宋《茶具图赞》记载的十二先生,即备茶和饮茶时用的十二种茶具。它们是:韦鸿胪(烘茶炉),木待制(木茶桶),金法曹(碾茶槽),石转运(石磨),胡员外(茶葫芦),罗枢密(茶罗),宗从事(棕帚),漆雕秘阁(茶碗),陶宝文(陶杯),汤提点(茶壶),竺副师(竹筅),司职方(茶巾)。用紫砂作茶具始见于北宋欧阳修《和梅公仪尝建茶》诗:

    “喜见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紫砂茶具中以茶壶最为名贵,宋代诗人苏轼谪居宜兴时,提梁式的紫砂茶壶,被命名为“东坡壶”,沿用至今。1968年南京吴经墓中发现紫砂提梁壶是明嘉靖(公元1543年)殉葬物,已是希罕古董。

    宋时皇帝御前赐茶,皆不用盏,而用大汤,其色正白。

    但其制样,似铜叶汤耳,铜色黄褐色。《东坡后集》从驾景灵宫诗曰:“病贪赐茗浮铜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宋代民间饮茶多用茶盏,盏是一种小型茶碗,口敞小底,有黑釉、酱釉、青白釉及白釉等多种。

    宋朝烧制茶具着名的产地有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各产不同风格的瓷器。官窑在杭州;哥窑19在浙江龙泉;汝窑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古属汝州);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古属定州,故有定窑之名;钧窑在河南禹县神后镇,禹县古名钧州而得名。

    宋代饮用抹茶,多采用盅或盏,盅托就更为普遍,而制作比唐朝精细多姿。宋代以后,我国饮茶方法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逐渐改变,已开始不加调味饮茶了。茶具主要有茶碾、茶罗、茶盏、茶杓和茶瓶等;饮茶大多不用碗而用盏。茶具所用材料除普通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经-下简介 >中国茶经-下目录 > 四、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