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茶与名人-2

    甲寅夏,过斑竹阉,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异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余仓卒见井口有字画,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益异之。试茶,茶香发。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辨禊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挢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禊泉茶馆,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饮其水,甘之,恐不给,封锁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茶事、茶理、茶人,在张岱的文集中记述甚多。张岱以茶会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的会稽鲁云谷;有每与他啜茶“辄道白门闵汶水”的周又新。他那嗜好“米颠石,子猷竹,桑苎茶,东坡肉”的季弟山民和与他茗战“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痴”。

    张岱还好玩赏茶具。他弟弟山民获得一瓷壶,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得一壶铭:“沐日浴月也其色泽,哥窑汉玉也其呼吸,青山白云也其饮食。”还有一只宣窑茶碗,张岱有铭曰:

    “秋月初,翠梧下。出素瓷,传静夜。”另有一把紫砂壶,未镌制作者印,张岱确认出于龚春之手,特作壶铭:“古来名画,多不落款。此壶望而知为龚春也,使大彬骨认,敢也不敢?”

    张岱称得上是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位茶道专家。

    (阮浩耕)

    (十四)李渔

    李渔(1611~1680年),本名仙侣,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祖籍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李渔,是一位戏曲小说兼擅的杰出作家。他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绰有余裕,于品茶经验颇丰,并把茶事入戏曲、进小说,有多方面的表现。

    《明珠记·煎茶》是李渔的剧作。剧情中,有宫女三十名去皇陵打扫,途经长乐驿,驿官王仙客听闻他的未婚妻(因家遭横祸而分散未完婚)亦在其中。便着人扮作煎茶女子,送进去伺候,以打探消息。此时,一个就着茶炉煎茶,坐待机会;一个以要吃茶而唤煎茶人至身前,终于得以会面,探得了消息。煎茶、吃茶成为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

    李渔小说《夺锦楼》的第一回“生二女连吃四家茶,娶双妻反合孤鸾命”,是说鱼行经纪人钱小江与妻子边氏生有两个极标致的女儿,可是夫妻两口却似仇敌一般。小江要将女儿许人,不容边氏做主;边氏要招女婿,又不使小江与闻。两个人你瞒着我,我瞒着你,都央人背后做事。以致两个女儿吃了四家的“茶”。这里的“吃茶”,即是指女子受了聘礼。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李渔在《蜃中楼》这篇小说中,也用了“吃茶”这个典故。

    李渔于品茶的经验,在《闲情偶寄》中有所记述。卷四《居室部》有“茶具”一节,专讲茶具的选择和茶的收藏。

    “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他认为茶壶以宜兴(古称阳羡)的紫砂壶为最。但他对当时有人“宝之过情,使与金银比值”,颇不以为然。“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他还具体说到茶壶的壶嘴制作:“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至于藏茶,他认为宜用锡瓶,能使气味不泄。锡瓶之盖,宜厚不宜双(不必用双层盖)。凡不即开的,可在瓶口处用绵纸二三层,实褙封固,再覆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经-下简介 >中国茶经-下目录 > 二、茶与名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