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茶与名人-2
唯一写作《茶论》者,则清高宗是写作茶诗最多的一个。

    爱新觉罗·弘历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幸临西湖茶区。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去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对炒茶过程,尤其是“火功”的掌握,了解得很详细,颇有些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竭览民艰晓。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他第二次南巡再来杭州,到了云栖,又有《观采茶作歌》一首: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关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须回避去采茶,相捋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我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他第三次南巡,这次到了龙井,游览了龙井风景名胜,作《初游龙井志怀三十韵》。然后品尝了用龙井泉水烹煎的龙井茶,有《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首: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第四次南巡时,他忘却不了三年前尝过的龙井茶和龙井泉,就在离开杭州的前一天,复又幸游龙井,吟成《再游龙井》:

    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

    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景光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

    斯真佳矣予无梦,天姥希李谪仙。

    另外还传说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品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今遗址尚存。龙井茶一直是清代的主要贡品。

    这位高宗皇帝还到湖南、福建等地访茶问泉,湖南洞庭湖中产的“君山银针”,他也格外厚爱。乾隆四十六年起,每年纳贡,名曰贡尖。《巴陵县志》载:“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邀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茶。”福建入贡的是郑宅茶。清人徐昆《斋偶笔》

    说:“闽中兴化府城外郑氏宅,有茶二株,香美甲天下,虽武夷岩茶不及也,所产无几,邻近有茶十八株,味亦美,合二十株。有司先时使人谨伺之,烘焙如法,藉其数以充贡。”

    历代善品茶者都注意择水,高宗亦然。他特制一个银斗,精量全国名泉水的轻重,据以评定优劣。北京玉泉山之水被评为第一,他亲作《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云:“尝制银斗较之,京师玉泉之水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亦斗重一两,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扬子金山泉斗重一两三厘,则较玉泉重二厘三厘矣;至惠山、虎跑,则各重玉泉四厘;平山重六厘;清凉山、白沙、虎丘及西山之碧云寺,各重玉泉一分。”

    还量了雪水,较玉泉轻三厘,更是烹茶的好水了,每遇佳雪,宫里必收取。并以松子、佛手、梅花烹茶,称为“三清茶”。

    茶宴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经-下简介 >中国茶经-下目录 > 二、茶与名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