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茶与名人-2
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千红一窟”,这是宝玉游幻境时所见的,其清香异味,纯美非常。据警幻仙子说,这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并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尽管“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半回尝”,想必曹雪芹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杜撰。

    曹雪芹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富贵温柔生活,到“举家食粥酒常赊”潦倒终生,接触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他借对茶的习俗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记述。第二十五回,王熙凤给黛玉等送去暹罗茶,黛玉吃了说好,凤姐说:“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接着凤姐又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这“吃茶”是指女子受聘,又叫“茶定”。茶又用来祭奠。第七十八回,宝玉读毕《芙蓉女儿诔》后,便焚香酌茗,祝祭亡灵,以茶供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又第八十九回,天气转冷,焙茗到学房给宝玉送衣,拿来了晴雯所补的那件雀金裘,宝玉见物伤感,第二天在晴雯起先住的那间房里,点了香,摆好果品,拂开红笺,口祝笔写道:“怡红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几来飨!”宁荣二府的家庙铁槛寺,和尚每天都要奠晚茶。

    此外,第十七至十八回,贾妃省亲时,有“茶已三献,元妃降座”的礼仪。第十九回,有袭人由母亲接家去吃年茶的风俗。

    曹雪芹在里以茶入诗,不仅数目多,而且风格独特,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无穷的艺术魅力。第二十三回有“四时即事”诗四首,其中有三首咏及茶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夏夜即事》)“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秋夜即事》)“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冬夜即事》)饮茶品茗在豪门贵族家庭是寻常事,连鹦鹉也会唤水滚汤熟好沏茶了,侍儿也懂得寒夜煮雪烹茶。

    第七十六回,寂寞秋夜,黛玉、湘云相对联句,情调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截住,遂三人同至栊翠庵,现烹茶,由妙玉续完所剩十三韵,其中有句: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此联句妙玉以茶自喻,道出其洁身自恃,处世不凡的性格。其实,彻旦不眠,细论诗文,烹茶煮饮,不知倦意,怀如此芳情雅趣的,不正是曹雪芹自己么。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时,宝琴与湘云对成一联:

    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

    许多人眼里是酒贵茶贱,而红楼女儿们一反常理。大家都爱茶,烹茶的水已烧滚了,而温酒的火却难燃着。实在是众人不爱酒,懒于去烧。

    宝玉为“有凤来仪”即潇湘馆题的联是: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翠竹遮映,茶闲烟绿;浓荫生凉,棋罢指凉。见此景色,读这联语,潇湘妃子高傲孤洁的形象犹在目前。曹雪芹笔下的喝茶品茗,其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互辉映,通过茶,写出了人的文化素养和品性。

    曹雪芹在小说中还匠心独运地多处以茶来作人生的最后诀别,显示了他对茶的特殊深情。第七十七回,那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在“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被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那天日里,宝玉去看过她,她向宝玉索茶喝,说:“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提起沙壶斟了半碗,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这便是宝玉与晴雯的诀别。第一○九回,那位“阿皇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太君(贾母),享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经-下简介 >中国茶经-下目录 > 二、茶与名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