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茶圣陆羽上-2
年时间,即在临近妙喜寺的苕溪之滨建了一所草庐,开始了他有生以来一种全新的隐居生活。

    古文献上所载几份陆羽小传包括陆羽《自传》和古今一些茶书上都提到了陆羽“结庐于苕溪之滨”,但对这一令人神往的所在,往往只是点到为止。给读者布下了一层神秘的疑云,难以一见蓬莱真境。苕溪之源头究竟在那里?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陆羽的结庐之所,又在何处?这些或许都是令人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吧?

    几许崇情托远迹无边清况惬幽襟此联为北京颐和园宝云阁前牌坊楹联。其译意是:多少崇高的情感寄托于古人踪迹;无限天然的美景满足我清幽心境。现在,不妨让我们去探索一下这副联语所蕴含的深邃意境——我们对一代茶人陆羽怀着景仰之情,沿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他曾结庐而居的苕溪仙苑,也许会使我们获得一种游历世外桃源,陶情怡性,舒展胸襟的乐趣吧?

    苕溪,一名苕水。因秋时两岸苕花漂浮水面,其白如雪,苕溪之名得于此。苕溪的源头,出自浙江省唐时为江南东道西北部临安县北境的天目山一名浮玉山,又名西峰。

    这苕溪的源头,就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所在。那里山峰灵秀,花树幽奇,溪水流泉,怪石嵯峨。这天目山,又分东西两脉,同耸云表,双峰雄峙。相传,古时峰巅之上,各有一池,左右相望,犹如天目,故名。这大自然界亦真是无独有偶,奇妙异常,不仅山有双峰,峰有双目,这苕溪也有双源:一源出自山南东天目,东流经临安,徐杭等地折而北,流经德清县为馀石溪,至吴兴,是为东苕溪;另一源出山之北西天目,曲折东北流经孝丰、安吉、长兴诸县境,至吴兴,是为西苕溪。二溪汇合之后称为霅zhà溪,经小梅、大浅一作钱两湖口,总汇入烟波浩渺的万顷太湖之中。

    这苕霅二溪是浙江的着名山水,霅溪又是吴兴的别名,素有“苕霅溪山吴苑画”吴苑:为春秋时吴兴着名古园林,风景如画——桃源妙境之名。也是古代高人隐士隐居之所。

    那么,陆羽在苕溪隐居之所,究竟在何处呢?这当然也要从陆羽一生中同佛教素有不解之缘去追寻他的踪迹了。陆羽在童年时,虽然由于不愿终生落发为僧,毅然离开了竟陵龙盖寺,但他始终同寺院和僧侣们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他与皎然、灵彻在妙喜寺同住三年,自然又使他回到了当童僧时曾经历过的那种佛法气息浓重的宗教氛围之中;可是,陆羽作为一个已浪迹天涯多年的异乡游子,又具有我行我素,狂放不羁,“今之接舆”的气质,恐怕同佛门中那些清规戒律,在缁素之间总会有诸多不便之处吧?所以这是陆羽必然要离开妙喜寺,另寻住所的情由所在。但要在苕溪之滨建造草庐,当然会得到寺院的帮助。于是,他的“缁素忘年之交”皎然上人,就在临近妙喜寺的苕溪之滨选了一处幽静的所在,为陆羽建造了一所草庐,以便于他们保持密切往来。

    皎然在《周谏别业》诗小注云:“予寺与周生所居,俱临苕水。”这说明妙喜寺是一处背依夏杼之山,面临苕溪之水的庄严胜境所在。据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于唐大历九年774所撰《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记载:陆羽当年在苕溪隐居的“草堂”的具体地址是:“妙喜寺东偏有招隐院。其前堂西厦谓之温阁。从草堂东南屈曲有悬岩。径行百步,至吴兴太守何楷钓台。”真卿的“史公”妙笔,在这里点明了陆隐士的:“草堂”是在妙喜寺偏东的招隐院与东南的晋代吴兴太守何楷钓台古迹之间,在悬岩峭壁之下,苕水之滨。皎然在《周谏别业》有诗云:“若访禅斋遥可见,竹窗书幌共烟波。”看来亦未尝不可把这句诗用来“题陆羽草堂”呢?

    现在,让我们再继续探寻一番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年之前的隐士生涯和他那旷达而又有些郁结的心境吧。鸿渐当年,在苕溪之滨所结草堂,不难令人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简介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目录 > 第三章 茶圣陆羽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