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茶圣陆羽下-1
纹图象。从风炉第三足上所铸:“圣唐灭胡明年制”的铭文上,可以判断出此风炉的铸造时间。“圣唐灭胡”是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最后平定“安史之乱”。是年正月,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在穷途末路之时自杀身亡,从而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据此推测,这个风炉当在广德二年764铸造。

    三是,充实,修改了《茶经·七之事》的部分书稿。如,三国时吴国第四代国君孙皓,秘赐不胜酒力的臣下韦曜在饮宴中以茶代酒的故事;晋代吴兴太守陆纳主张以茶点待客,崇尚节俭之风;剡县陈务之孀妻以茶汤虔诚敬祭宅院内古坟,获得善报;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时途遇丹丘子传说中的汉代仙人因立茶祠相祭,终获大茗树相报等民间故事,都可能是这一时期在吴兴与会稽等地区访茶时搜集到的资料,或是于大历中在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府参预修撰、总校《韵海镜源》期间获得的文献资料,而补入《茶经》的。陆羽后来还将其中的陈务妻以茶奠古坟、虞洪采茗遇神仙等故事写进了他撰写的地方风物志《顾渚山记》据《太平广记》所载。

    近年来为陆羽立传的电视剧,有的写陆羽在临终奄奄一息之时,才最后完成《茶经》,这同史实有很大的出入。这里有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证:唐德宗贞元三至八年787—792陆羽曾赴岭南节度使李复幕府当过“从事”。其幕府所在地即今之广州。唐代当时岭南的建州、韶州等地都是产茶区。但陆羽《茶经·八之出》一章里却将建州、韶州、象州等州列入未赴实地考察过的茶区。而其中的韶州,即今临近广州之韶关。我们可以想象,一生皓首穷茶的陆羽,在广州李复幕府期间他能不去韶州茶区进行考察吗?但陆羽在《茶经》里为什么将上述茶区列入未直接考察的范围之内呢?这已清楚地说明了,在陆羽赴广州之前,他的三卷《茶经》业已付梓问世了。有的学者将《茶经》成书时间推定为770—780年即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唐德宗建中元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这即是说,《茶经》是在陆羽人生的光辉鼎盛之期37岁至47岁之间完成的。

    〔笺注〕①《封氏闻见记》:唐代封演今河北省景县人,以贡举官至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所撰,共十卷。前六卷记典章文物和风俗习惯;七、八两卷记古迹传说;末二卷记士大夫逸事。所述唐人掌故,多可补唐史之不足。

    二、《茶经》是划时代的里程碑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生产发展和茶学史上光辉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毫不夸张地说,陆羽把他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茶学和茶文化事业,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开创了茶学研究与丰富多彩、内蕴深邃的茶文化活动的新纪元。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评价陆羽的功绩时说:“茶事,竟陵子季疵言详矣。季疵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耿湋在联句中赞陆羽是: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不愿禁门闻曙漏,只喜顾渚入晨烟。”

    宋代诗人梅尧臣在一首茶诗中写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当时采摘未甚盛,或有高士烧竹煮泉为世夸。”

    上述仅举唐宋时期精通茶学、热衷茶道的皮日休、梅尧臣等人对陆羽茶学历史功绩的评语,生动地说明了陆羽《茶经》的问世,对中国茶叶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制茶工艺的日臻完善,饮茶风习在社会生活中的进一步普及,特别是伴之而来的对以咏茶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咏茶的诗、词、歌、赋、联语、绘画等——茶叶科技图书、茶陶文化、民族茶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产生了积极、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陆羽的《茶经》,亦伴随着中国的名茶,从唐代起就已经越出了国界,陆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简介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目录 > 第四章 茶圣陆羽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