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1
个完全相同的镂空花纹装饰来看,上述两件为配套茶器珍宝,可能出于同一工匠大师之手。

    3.银质鎏金末茶盒。有龟型、方型、菱型等数件。龟型盒造型逼真,昂头曲尾,形态可爱。龟背为盖、中空储放经过碾、罗的待烹之精细末茶。龟象征饮茶长寿。通高13厘米,纵长28.3厘米,宽15厘米,重820.5克。

    4.银质鎏金坛子一对。圆型、高脚、有盖,密封性能较强。专家们对它的用途认为可能是放置茶饼、或经烤炙后待碾的茶饼用陆羽在《茶经》有云:茶饼经微火烤好后,为防止香气之散失,应放于较密封的容器之中,或放置茶食等。

    每坛壁都有四幅人物图像,纹饰精美。坛通高24.7厘米,直径13.2厘米,重883.5克。

    5.银质鎏金手提笼子两只。一只为圆形,有盖,底部有四足支掌。通体作金钱眼状镂空,在笼身与笼盖上饰有鸿雁29只,呈展翅飞翔状。通高17.8厘米。直径16.15厘米,重654克。底边铭文为“桂管臣李杆进”6字。另一只为金银丝编织而成,近椭圆形。通高15厘米,长14.5厘米,宽10.5厘米,重355克这两只笼子是否放茶饼炙茶用,有待学者作进一步考证。

    6.银质鎏金盐椒盘。立体造型,十分精美。是由一簇荷叶、莲花、莲蕊、荷叶杆等巧妙地组合而成。三支叶杆为支架,仰莲为盘,用于放精盐,覆叶为盖,莲蕊作蒂,蕊中空放椒粉。重546克。台脚有铭文:“咸通九年868文思院造银涂金盐台一枚。陆羽《茶经》有云:在茶汤初沸时,往鍑中投放少许盐花,以调茶味。

    7.银质元塔形炉子一只。炉腔中、下部有隔板、下有六个通风或添炭口,两边有提拿手。此炉可能是炙茶或煮茶炉。

    出土时盖面上贴有封签“大银香炉臣杨复恭”字样。通高56厘米,外径35.8厘米,重3920克。

    在法门寺宝塔地宫中出土的珍品茶器具中,还有琉璃茶碗、茶托一副、秘色越瓷茶碗一只。以及银质火筷子、银质鎏金波罗子两套每套5件,是可叠合、放置佐茶食品的容器。

    扶风法门寺所藏大批稀世珍宝的出土,轰动了世界,因而刮起了一股“佛骨旋风”,也引起了中国与世界茶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在继1990年9月和1992年5月先后召开了“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究会”和“国际法门寺佛教学术讨论会”之后,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法门寺博物馆,经过精心筹备,于1994年11月,召开了“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有200多名中外学者包括港、台同胞,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60多位着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学术会议。

    中外茶学界、茶文化界、茶禅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法门寺宝塔地宫系列唐代宫廷茶具的出土,是继唐代中期陆羽《茶经》问世以来,中国古代与世界茶文化史上,又一划时代的辉煌篇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宫廷系列茶具;它以设计精巧的造型,寓意深刻的图纹,古朴典雅的风韵,不仅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唐代的灿烂的文化成就和制造精品金银器皿的高超工艺水平,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而且逾加证实了中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这也充分体现了从唐代中期以来,由茶圣陆羽与他的“缁素忘年之交”皎然大师所倡导、创立的“陆氏茶”文化和寺院的茶禅文化有了迅速的普及与发展,而且代表中国古代茶文化最高雅、最完备、最盛大的茶道仪式,是唐代宫廷的清明茶宴关于唐宫清明茶宴请见本书第十章《唐代的贡茶》;从唐僖宗皇帝将大批珍贵御用茶具封存于法门寺宝塔地宫,敬献供俸于佛祖这一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的茶叶与茶文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简介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目录 > 第五章 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