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献
类设计的计算机能够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但它并不具备意识功能。
意识问题历来是哲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探索,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后,也把意识问题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自从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把心理学看作是一门行为科学之日起,意识问题就被打入冷宫。大多数神经科学家往往讳言自己的研究与意识问题有关。只有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才会对此发表议论。例如:谢林顿、埃克尔斯等人,在他们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就出版了若干著作论述自己对意识问题的看法。由于意识问题的极端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书作者克里克独辟躁径,坚持一个数理科学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基于quot;还原论quot;的quot;惊人的假说quot;。他认为quot;人的精神活动完全由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的行为和构成及影响它们的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性质所决定quot;。他坚信,意识这个心理学的难题,可以用神经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在《惊人的假说》一书中,他把视觉作为研究意识问题的突破口,认为意识源于quot;注意quot;和quot;短时记忆quot;相结合的过程。在本书的末尾,作者大胆地涉足quot;自由意志quot;问题。他分析了某些大脑损伤患者的行为反应,提出quot;自由意志quot;的解剖部位可能与quot;前扣带回quot;密切相关。他还提出了研究意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学、解剖学和神经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方法,这些观点、理论和方法显然是对意识问题研究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哲学、心理学思想方法的严重挑战。quot;惊人的假说quot;把一个长期困扰哲学、心理学界的复杂的意识问题还原成一个典型的现代神经科学问题,确实有些出人意外。
本书出版时适逢国际学术界对意识问题重新发生兴趣的时期。一方面计算机科学迅速发展和普及,个人电脑正在进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的功能愈来愈强大。但是,要想设计一个具有独立意识、能主动感知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自动机,却遇到一些不可逾越的困难。虽然80年代后期人工神经网络取得某些进展、但与人的复杂行为相比,尚有许多本质差别。另一方面,近年来脑科学、神经科学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被科学界称为quot;脑的十年quot;。现在一些新的实验仪器技术,如:正电子发射断层图(PEt)、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fMRI)等无损伤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可以探测正常情况下人的神经活动。这些实验技术为探索意识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验证据和可能性。科学的进步,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呼唤人类揭开意识的奥秘。在此背景下,克里克的quot;惊人的假说quot;应运而生,揭开了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意识问题的序幕。
克里克是学界泰斗,他与沃森一起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70年代,他把兴趣转向神经科学,特别对视觉系统的理论和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自从双螺旋模型提出以后,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大体上已得到解决,而人类对自身的精神活动理解得太少。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选择了意识问题作为研究目标。
译校者们极为赞赏克里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人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系统论的精髓在于系统的功能不能完全还原成组成单元。特别是非线性系统,其复杂性远非是个别单元可预测的。系统的组织结构、层次关系对系统的功能起重要作用。意识问题是心理学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问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宗教的、哲学的、心理学的和神经科学的解释可能仍会各执一词。